注册 登录
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返回首页

朱业胜的个人空间 https://www.xinlingchuangfu.org/?3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魏晋历史看中国是怎样走向集权的

热度 6已有 579 次阅读2015-5-29 20:39 | 历史

中国为什么分权不起来?为什么最终走向了集权?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魏晋历史来看看原因。


--------------------------------------------

1.分权:曹魏败亡之源-九品中正制,权归士族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月二十三日,曹操薨,曹操尸骨未寒,陇西大姓陈留就上书魏王曹丕,要求确立“九品中正制”,此后,选官要看“世、状、品”。也就是说,但凡有人做官都要看其家世、族谱、世家大族的评判。自此,豪门大族在历史上又多了一个专有名词——士族。

“九品中正制”名义上是官分九品,说白了就是将社会阶层流动固化在既得利益者阶层,寒门素族再无寸尺晋身之路。

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高官把持朝政,魏国始终未能建立强势封建集权,此后,司马氏代魏,魏、蜀、吴三家归晋。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子司马炎逼迫曹操的曾孙曹奂退位,建立了仅有五十三年寿命的西晋王朝。


--------------------------------------------

2.分权:士族高门-有权有势,阶层固化


据《文献通考》记载,西晋的选官要通过集体推荐,推荐者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郡姓。

所谓“郡姓”,就是当时占地最多、祖先官位最高、最有钱的士族大家,按级别分为公认的“国家级”士族二十六家(柳芳二十六姓),其下又有存在争议的“省部级”士族二十余家。无论谁当官,都得经过这四十余家集体讨论后批准。

士族高门组织的集体推荐,考察标准只有一个——家室,即考生的父亲、爷爷、曾祖、曾曾祖究竟当过什么官。考试的过程比较特殊,由考生拿着自己的家谱到“有关部门”(史称“有司”)核实家世真伪。如果老爸不是官员、爷爷不是高官、祖先中没有宰辅,寒门素族想在这些考官手底下混个一官半职,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时有位吏部尚书感叹:“魏国设立‘九品中正’是迫不得已,而且为寒门素族留下了乡里荐官的途径。今天,所有官职选人都要靠出身,非士族高门已毫无晋身之阶了。”

一个小小的“地市级”士族也比皇帝富裕!

——石崇曾与琅琊王氏斗富,琅琊王恺用麦芽糖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做饭;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王恺府邸门口的一条路,四十里外仍有绸缎作帷幕,石崇就把自家门口五十里的道路围成了锦绣长廊……

石崇不过是五品散骑常侍,只是一个低级士族,他的财富甚至不是来自祖辈积累,而是来自在自己的地盘上(荆州)私建收费站,对过往行人收取过路费。


在刚刚建立的晋朝,士族官位都来自门阀,他们从来不买皇帝的面子:他们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奴婢,甚至有自己的军队,还经常骂皇帝是“桓灵”。其实,这个已经和西欧中世纪时代,占有城堡的领主基本类似了,是典型的分权结构。

--------------------------------------------

3.集权:西晋“太康之治”——用占田制削弱士族高门


司马氏本就是士族高门,所以司马炎自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司马炎一旦成为皇帝,士族高门也就立刻成为他最大的敌人——士族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甚至还掌握着铸币权乃至军权。

皇权的本质必然是封建专制,司马炎连魏国皇帝都已经灭掉,难道不想消灭士族?

要想消灭士族,就必须比士族更有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马炎终于使出了自己的绝招——“占田制”。


“占田制”规定:
如果有部曲愿意脱离士族高门,每个部曲可以在皇帝那里得到七十亩土地,士族不得阻拦;
另外,士族高门要逐步把土地还给皇帝,官居一品的士族最高只能占田五十顷,占田数量按品秩依次递减。
为吸引部曲离开士族,司马炎恢复了三十税一的税收制度。作为代价,占田的农民要为国家承担兵役。

三十税一的低税率保证了足够的农民从士族高门流向皇族,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民户只有二百四十五万户,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达到三百七十七万户。

复苏的小农经济也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财富的能力,据干宝的《晋纪》记载:晋武帝时期,每个村落里都是牛羊遍野,有吃不完的粮食在田野中晾晒,出远门的人们可以在存粮的草棚中吃住。今天,也有人把司马炎初政时期称为“太康之治”。

“占田制”是一把好算盘:以低税率刺激农民流向国家,士族失去了农民,皇帝取悦了小农,同时,士族也失去了兵源,皇帝却获得了强大的兵源。

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

4.分权:士族反击——皇位控制

皇族VS士族,斗争终于在司马炎帝位继承人的问题上爆发了:如果皇帝的继任者继续推行“占田制”,士族高门就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权柄尽失;如果培养一个白痴登上帝位,那么,士族也许还可以继续一小撮人的辉煌。


士族推举的皇位继承人司马衷由此闪亮登场。此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顶级的白痴,面对百姓挨饿的问题,居然提出“何不食肉糜”的建议,并因这句名言被中华历史臭骂了两千年。

司马炎当然知道不能把万里江山交给这个超级白痴,他中意的继承人是另一个儿子司马攸。推行“占田制”时,冲在第一线的恰恰就是这个司马攸,为了把士族抢占的荒地分给投奔皇帝的部曲,司马攸不知得罪了多少士族高门。

所谓皇族并非铁板一块,司马炎的皇后杨氏也依托于士族高门,是司马炎为了争取士族高门支持才娶回家的。杨氏的远近亲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国家级”士族(柳芳二十六姓),杨氏之所以能成为皇后完全是因为这些远近亲戚。

也就是说,杨氏确实是皇后,可皇后的位置来自士族门第,士族一旦地位衰微,她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士族要保住利益,杨皇后要保住位置,扶持司马衷称帝是最佳答案。

为了达到目的,杨氏给司马衷娶了一个更狠的老婆——贾氏。这位贾氏出自平阳贾姓,家中累世为官、能人辈出,尤其是贾氏的父亲贾充。魏主曹髦早知司马家族有篡位之心,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结果堂堂皇帝居然被贾充一刀给咔嚓了;司马昭临死的时候就想直接立司马攸为帝,在贾充坚持下才立司马炎为帝。

司马衷获得这样一位老丈人,就好比身后长起了一棵参天大树,谁想废掉司马衷,就等于直接跟贾充叫板——这可是一个有能力直接挑战皇帝的人。司马炎只好收起立司马攸的心思,把他远远打发到齐地做齐王。

司马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孙子司马遹(不是司马衷的儿子)身上,据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司马遹五岁的时候皇宫曾经起火,司马遹拉着司马炎的衣角说:“黑夜之间防备不周,皇帝不应该站在火光照到的地方。”此后,司马炎钦点这个孙子为皇太孙,并经常向大臣宣示,司马遹才是帝国未来真正的主人。

司马遹当选皇太孙的真正原因,是司马遹只是一个宫女所生,而且,这个宫女曾侍奉司马炎多年,绝不会和士族高门有任何联系。

为了司马遹能够顺利称帝,司马炎这个当爷爷的可谓费尽心机:先是极力反对贾后成为司马衷的太子妃,结果被士族高门否决;分封庶出的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分镇秦地、楚地和淮南,希望能以皇族整体的力量抗衡士族,结果几位王爷先后做了刀下之鬼;临终前又命汝南王司马亮入朝辅政,结果皇后杨氏篡改司马炎遗诏,改为由其父杨俊辅政。

士族不但掌握了财富,还掌握了晋惠帝司马衷。失去了皇权的制约,掠夺也就失去了任何底线:“占田制”马上就被废弃;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先后被诛杀,就连那位聪慧的皇孙司马遹也被“丑而短黑”的贾后诬以谋反罪处死……

《晋书》这样记载这个年代:朝政均出于士族高门,朝纲法纪荡然无存,官场贿赂公行,举国上下已经见不到一个忠臣和贤能的人,天下事都可以做交易,成了一个骗子的市场(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忠贤路绝,天下谓之互市)。


--------------------------------------------

5.分权:西晋灭亡——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不知这些士族是否想过,一小撮人尽占天下之利,包括皇族在内的其他人又将何以为生?连司马炎定下来的皇位继承人都可以杀掉,普通人岂不更是任人宰割?皇族又不是手无寸铁的寒门素族,他们手里也有兵、有权、有土地,看着自己的实力一天天被蚕食,焉能不反抗?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率先举起了反抗的旗帜,终于引爆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士族和皇族是中原大地上最强盛的两股势力,他们之间火并的结果是中原失去了所有的强者,再无力量对抗异族入侵。

八王之乱中,南匈奴、羯、鲜卑、西羌、氏等游牧民族纷纷涌进中原,在此后短短一百三十多年内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无论皇族、士族还是百姓,汉族、羌族还是羯族,所有人都生活得痛苦不堪,所有人都时刻面临生命威胁。

南匈奴大单于刘渊自称是王昭君的后代,国号“汉”,并俘晋怀帝、杀晋愍帝、杀西晋四十八王……

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几乎整整三个世纪里中国北方都处于大动乱、大破坏、大分裂之中。中原大地几乎无月不战,可怜北方苍苍烝民,在异族统治下被列为“汉狗”、“汉贼”,或者“头钱价汉”,一条汉人生命不如一头牛羊!晋惠帝死后,丧乱已经六十余年,北国人口“百不遗一”,河洛一带尽成废墟,洛阳城中常有豺狼出没……

没有强大的集权皇权,就无法有效抵御外族入侵,西晋因此而亡国,且险些亡族了。

--------------------------------------------

6.集权:东晋开国——司马睿削弱士族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成为游牧民族最好的战场,西晋根本无法抵挡倏忽而来的骑兵。然而,面对浩浩长江,游牧民族没有强大的水师,不可能旦夕之间攻过天堑。公元317年,出镇江南的司马睿在扬州称帝,史称“东晋”,首尾一百零四年。

江南尚有半壁江山,晋遗民纷纷前往投奔,不仅包括皇族、士族,还包括每一个普通人:东晋初年,约九十万户汉人迁徙到江南六郡,占北方战乱地区人口总数的50%,这是汉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自此中国经济重心南迁。

西晋灭亡前,江南绝大部分地区只有火耕水耨的原始农业;晋室南迁后,江南一地在百年间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和文明的继承者,最后,居然能以区区数万人马大破前秦百万雄兵。东晋又是如何从衰亡走向繁荣,直至足以对抗游牧民族入侵的呢?

司马睿渡江的时候,大约有一千多家北方士族跟随。

纷纷乱世,无论士族还是部曲,说白了都是流民,单独迁徙根本不可能在江南有一席之地。于是,最大的流民头子——东晋皇帝司马睿,命令手下较大的流民头子——北方士族,率领普通流民在长江下游建立了很多“侨郡”,即南琅琊郡、南徐州郡、南兖州郡(侨郡建立的地方一般是江南豪门势力较弱的地方,原有土著居民被北方流民赶到了今广东、贵州一带)。

在侨郡之中,北方士族依靠原有习惯和名望维持了对部曲和流民的统治,当然,他们的部曲可以不向朝廷纳税,朝廷有事也要临时召集士族才能起兵。西晋就是这样亡国的,殷鉴不远,岂能重蹈覆辙?

司马睿第一个打击士族的方法,叫“开山泽之禁”。

公元320年,司马睿颁布诏书:凡强占山林、霸占湖泽的人,收入达到一匹布的价值,杀无赦!那一年是农历壬辰年,这封诏书也称“壬辰之诏”,目的是保证民间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权,后世无数封建帝王都曾模仿。

司马睿第二个打击士族的方法,叫“土断”。

土断,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按照土地断定户籍,通过清查土地逼迫士族高门承认部曲对土地的所有权。朝廷宣布:无论你是谁,你流窜到哪里就是哪里人,立马给你户口,纳税不满五年也直接赐予土地,反正这些土地是大家一起从“山越”手里抢来的!

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司马睿下诏在南兖州禁止士族高门收容流民。

诏书首先总结了汉文、景二帝以来的均田制经验,回顾了西汉、东汉两代的辉煌历史;接着,诏书又给出西晋亡国的官方托词:士族高门占有众多土地和农民,却刻意逃避朝廷赋税,焉有不亡国之理?

最后,诏书提出了解决办法:为避免江南再现中州之难,必须再次推行“耕者有其田”!诏书规定,所有士族高门都要如实禀报部曲数量,此后,一品大员占田不得超过二百八十亩,奴婢不得超过三人,其余土地要分给原来的部曲。

为了吸引流民自动归于朝廷,东晋政府不断提高对小农的优惠条件,赐其田宅,先免租税三年,后免租税五年。优惠到期,小农每亩只需要向朝廷缴纳三升粮食,当然,士族所占土地也同样要向朝廷缴纳三升粮食。这种按土地面积征税的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度田收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士族将抢占土地的税收强加给自耕农。

史籍为我们精准地总结了东晋初年的治民政策——“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也就是说,东晋中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官吏的职能,恢复了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毕竟官吏都是士族大家,让这些人捞到钱,对皇族没有一点好处。有了自耕农的支持,东晋两代帝王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绍(晋明帝)终于重新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

《南齐书》这样记载这个时代:太武年间,江南百余年未有兵锋之灾,家家都经常设宴款待客人,到处都是沃野良田,人们不辞辛劳地从事农耕,只要一郡粮食丰收,数郡就无饥饿之虞。荆城是南楚最富有的城市,扬州则是吴地最富裕的地方,两个城市的纺织业足以衣被天下!


--------------------------------------------

7.集权:庚戌土断——桓温提拔寒门


桓温在晋明帝年间登上历史舞台,桓温(公元312~373年),属于中下层士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司马睿的孙女婿,南康公主的丈夫,也就是传说中的驸马爷。从明帝开始,桓温历经五代帝王,官拜大司马,统率内外诸军,是东晋中期第一代有能力统领全局的人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东晋桓温是第一个有能力建立“大一统”的皇权的人(篡位)。

桓温迅速拿出了更狠的方法——东晋最著名的“庚戌土断”。与晋元帝、晋明帝年间的土断不同,庚戌土断不但要斩断士族高门与南迁流民的联系,而且要清理士族高门隐匿的所有民户。

庚戌土断是东晋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土地改革,脱离士族的农民从此要向朝廷服兵役。桓温征召寒门子弟,在自己出镇的兖州、徐州、扬州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这支军队后续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必须强调桓温的一份奏疏——《七项事宜疏》。在这封奏疏中,桓温坦陈了当时官场的七大弊病,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最核心的一条是:让东晋寒门素族接受教育,给他们晋身之阶。在这篇传世的奏疏中,桓温以雄浑的文笔论证一个道理:士族高门把持教育会弊端丛生,要想富国强兵、光复中华,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兴办教育,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打破士族垄断,给寒门素族一个希望。借助这些机会,东晋寒门素族涌现出大量杰出人物。

只有靠自身才学晋身的寒门素族才是皇帝最忠诚的支持者,他们一旦离开皇权就会变得一无所有。中国古典读物《三字经》里有一句“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其中借萤火读书的人就是被桓温重用的素族车胤,最后,车胤也为皇室尽忠而亡。桓温有了寒门的军队、寒门的官僚,终于把事业推上了巅峰:灭西蜀成汉、三次北伐,一度甚至光复故都洛阳。

桓温的改革也使东晋获得了重生,桓温死后五年,正是寒门素族组成的北府兵,以八万人击溃了前秦一百万南侵大军,汉族在江南一地延续了民族血脉,晋祚得保。

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曾对桓温有一句中肯的评价:“大司马桓温当政之前,黎民百姓已经没有土地,国家败亡之象已现;庚戌土断之后,农人得以归于土地,此后东晋能够财阜国丰,完全是桓温的功劳(乃至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


--------------------------------------------

8.总结:集权和分权


【为什么是中国逻辑?

陈雨露的《世界是部金融史》和《中国是部金融史》合看,可知端倪,

为何西方在分权-集权-分权-集权……之后最终走向了分权,

为何中国在集权-分权-集权-分权……之后最终走向了集权?

所受的外部压力(西方是海盗中国是游牧民族)和内部压力(西方无内患中国有黄河数次改道)不一致所致。

详细可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国逻辑是怎么形成的?》http://www.xinlingchuangfu.org/blog-353-4120.html



现在,让我们来检视中原大地与游牧民族较量的全过程:

……强权的秦帝国→封建中央集权→蒙恬北拒匈奴……

……西汉初年“无为而治”→和亲、被匈奴勒索→放任民间私铸货币、小农经济兴盛、“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经济衰败→匈奴分裂、霍去病祭贝加尔湖……

……东汉初年裁撤绝大部分官僚→坞堡兴起、中央集权衰败、私铸盛行、工商业兴盛→西羌侵扰内地→坞堡无法抵抗→天下大乱……

……曹操屯田→小农经济兴盛→收服乌桓……

……西晋士族兴盛→士族皇族内耗、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在这些循环中,我看到了一条无比清晰的运动轨迹:封建集权→货币官铸→击溃异族→经济衰退。集权必然导致强势封建集权,也就一定能集中全国资源对抗游牧民族,强势帝王又怎么可能容忍游牧民族在自己的地盘上闲庭信步?只不过,强势的封建集权一定要靠封建官僚才能实现,借此,封建官僚壮大,小农经济在短暂辉煌之后又会陷入长久的沉寂。

吃此一堑,帝国又必然转向另一种统治模式:封建分权→货币私铸→经济兴盛→异族入侵→丧失半壁江山!分权必然伴随着封建统治者的衰落,既然封建统治者无法干预经济,经济也就获得了成长空间。只不过,封建集权衰败的同时,一定会为游牧民族入侵留出空间,中原大地可能陷入长久的战乱之中。

不必惊讶于历史的相似,这也不是中国历史独有的怪圈,而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只不过,东方游牧民族的形象是倏忽而来的骏马,西方海盗的形象是船桅杆上的骷髅旗。上古时代,发达的爱琴文明是典型的分权社会,结果,希腊城邦制国家为罗马铁骑所毁灭;古罗马也建立了原始民主制度,结果,罗马帝国被日耳曼雇佣兵击溃;法兰克王国几乎所有国王都为四处流窜的北欧海盗感到烦恼。从此,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我们的模式是“集权—分权—集权”,汉祚得以延续几千年;西欧的模式则是“分权—集权—分权”,西欧不断变更着主导民族,雅典人、罗马人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煊赫一时的日耳曼人则在城堡里龟缩了几个世纪不敢出头。

集权,经济衰败、民族延续;
分权,经济兴盛、亡国亡族。

根本无法判断历史逻辑的对错。




P.S. 本文大段摘录自陈雨露的《中国是部金融史》一书,并非完全是本人所写,敬请了解。






====================================================
备注:
1.长投学堂网址(用这个链接注册报名课程可省20元)
http://www.ichangtou.com/welcome.action?coupon=a8393a201210151728352cd7e4
2.心灵创富http://www.xinlingchuangfu.org
3.我的微博,欢迎关注:阿懒F:http://weibo.com/alanzoo
4.欢迎加入心灵创富(上海官方QQ群):273896783

路过

雷人

握手
6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11 20:56 , Processed in 0.0505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