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返回首页

地平线skyline的个人空间 https://www.xinlingchuangfu.org/?217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么你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热度 1已有 570 次阅读2014-11-26 17:11

来源:知乎日报  采铜
 
 

电影《后会无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其中「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甚至被常常拿来自嘲。

那么,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似乎对我们「过好这一生」没什么帮助呢?

看了这幅图也许你就明白了:

我们从别人的口中听一句人生的道理,和我们在课本上学一个物理学定理一样,这些东西只不过构成了我们的「知识」。

从一个方面看,我们确实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就像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物理学一样,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我们会自动自发地去影响我们的行动,也就是说,不等同于我们的「信念」。

信念是一个很强大又很顽固的东西,它会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但是它又隐而不见,让我们常常无法捕捉到它的踪影,更重要的是,我们很难强行扭转我们的信念,而只能受制于它们。

知识对信念的形成并不具有决定的作用,而信念却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而我们的行动又构成了经历,而这些经历又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的信念,于是就构成了封闭的回路。

有时候,我们限于某种人生困境,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回路把我们锁在了一个糟糕的情形中,却无力挣脱开来,就像一个死循环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包括我们听来的形形色色的人生道理,就显得太无力了,它们处在封闭循环的外围,逡巡而不敢进。

例如经常被念及的拖延症,自认为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构筑了这样一种信念:「我知道拖延很不好,但我就是改不掉,真的改不掉」,而这种信念又一次又一次地把那些刚刚萌芽出来的改变的冲动给扼杀下去,造成的结果就是果真拖延无奈地继续着,这种经历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信念……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我身上,八个月前我一时兴起写了个答案:哪些行为是浪费时间,现在它有了一万票。我在这个答案里煞有介事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最浪费时间的事情是社交。

当时我之所以这么写,当前全是我真实的感受,而我之所以会这么感受,正是因为直到八个月之前,我还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社交的人。所以问题的荒诞性就在这儿,一个几乎没有社交的人,如何构筑了「社交最为浪费时间」的信念?

可这又极为合理,因为正是当时的我,缺乏有效的行动,导致了单调的经历,从而塑造了偏激的信念。我们可以用下面这张「死循环」图来概括各种类似的情况:

改变此类境遇的方法,当然不能主要寄希望于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不可能去直接扭转自己的信念,关键的点,应落在行动上,准确地讲,是促发更加多元化的行动

改变已经习惯化、例行化的行动当然很难,也会很痛苦,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做,而只需要在我们在模式化的行动之外,去做一点新鲜的、反常的、甚至刺激的新事情,然后我们原本贫乏的经历就会慢慢地丰富起来。

进而,这种经历又能一丝丝地拓展我们信念的城池,使它更加包容、开放和能够自我更新。这时我突然想到,几年前网上流行的一句玩笑话——「别买房了,拿出 10 万出国好好玩玩吧,回来后说不定你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变了」——还真的很有道理。

很多人限于在一种刻板的模式中生活,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但也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显得多姿多彩。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具有过于明确的目标。正是过于明确的目标导致了我们行为的单一性

例如去年有一个新闻,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四川人梁实已经 46 岁了,连续参加了十七次高考,次次落榜,每次都「维持」在 300 分左右。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是梁实心中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信念,而固化的目标又限制了实施其他行动的可能,从而造成了他经历的贫乏和信念的偏狭。因此,如果我们想摆脱人生中一个个死循环的怪圈,是不是就应该好好地反思以下:

你的生活,是否过于目标导向了?
你是否把某个目标过于看重了而忽略了其他事情的意义?
你是否在目标之外,忽略了享受过程?
你是否已经很久没有纯粹因为好奇心的驱动去做一些事情?

如果回答都是「是」的话,从今天开始,也许你可以开始间歇性地花一点点时间,去暂时忘掉你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看上去有多么地重要——然后去尝试一些新的行动,用行动来改变行动,用行动来打破僵化的循环,去开启「过好这一生」的道路。

(题图来源: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17 13:10 , Processed in 0.0834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