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返回首页

朱业胜的个人空间 https://www.xinlingchuangfu.org/?3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袁浩:​假如你是总理

热度 8已有 2975 次阅读2015-3-4 09:27

本文作者正在连载中,写的很好,我会跟踪补充更新到这里,备自己以后查看。
作者:@袁浩713
作者微博:http://weibo.com/p/1005052253881192

===================================
​假如你是总理(一)
2015年2月28日 02:19

假如你是总理

    经济类的文章一般都比较枯燥,提观点摆论据——即使象我这样有趣的人,写得多了也难免感到沉闷。所谓文以载道,枯燥的文体怎么能够启蒙中国如此多的文盲?

所以今天我准备换个花样,咱们不长篇大论说教,咱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比如,让你干一届总理如何?

光这个话题故事都足以让无数屌丝兴奋了,好吧,先眯上眼睛,想想你的治国方略,接下来你就该穿越了。

由于你懂的原因,你被时空管理局安排穿越到平行时空一个华夏国的国家。你已经成了华夏国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这个国家的命运,你的举手投足都被无数人反复解读,你踌躇满志,你志得意满,你就是总理!

那么,你该如何开始你的治国方略?

你出身于草根,你明白民间的疾苦,你当然最希望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你既然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不缺乏大人物应有的谨慎。你打算先弄清楚,老百姓的收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你用蓝色铅笔在纸上写下这个公式:

居民总收入=居民总消费+居民总投资+居民总储蓄。

现在该填上数据了,因为居民收入与消费等一般以一个月为周期,所以,你拿到数字分别为,居民总消费1.7万亿/月,居民总投资7000亿/月,居民总储蓄5000亿/月,你把这些数字填上公式,得到这样一道算术题:

居民总收入(2.9万亿)=居民总消费(1.7万亿)+居民总投资(7000亿)+居民总储蓄(5000亿)。

你凝视这串数字,心里不能不感慨——这个十几亿的大国,号称经济高速增长了30年,世界GDP排名第二,实际上老百姓真没几个钱!2.9万亿平均到13亿人,人平月收入只有2000多一点,就这可怜的2000多收入,老百姓还只能拿出1000多一点去消费,还得拿出500多投资,400多储蓄。

1.7万亿的消费乘以12个月,年消费总额不过20来万亿,而这个国家去年的GDP总额超过60万亿,20万亿在60万亿中不过占比3成多一点。而进出口的数字不过几万亿,所以,GDP组成中大部分是投资,这是一个极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体。投资需要钱,所以这也是一个对货币政策极度敏感的经济体。

看来当好总理首先得管好货币,你决定首先召见央行行长。正好,央行行长有事向你请示。

“什么事?”你的时间宝贵,所以你更喜欢简明扼要回报工作的下属。

“总理,华夏币最近在国际市场上贬值很厉害,我们是不是该采取点措施?”

这个问题很好处理嘛,我们不是有高达4万亿的外汇储备吗?你大手一挥:“抛出500亿外汇,把华夏币的汇率稳住!”

很奇怪,央行行长居然面有难色:“500亿外汇不是问题,只是我们抛出外汇后就得回收华夏币,如果500亿外汇是美元,我们就要回收3000亿华夏币,如果是欧元,我们就得回收5000亿华夏币。。。。。。”

“等等,”你打断央行行长的唠叨:“抛出外汇当然是回收华夏币了,有什么问题吗?”

央行行长苦笑:“总理,前几天因为经济低迷,为了增加华夏币的流动性,我们刚刚降准0.5%,释放了6000亿华夏币,现在又抛出外汇,等于把我们释放的华夏币又收回来了。”

这个。。。。。。你无语了。

央行行长还在解释:“现在我们是两难,为了保经济,我们得增加货币投放,但是为了稳定币值,我们又得回收货币,总理,我们该怎么办?”

经济与货币哪个更重要?你盘算了一下,好像两个都很重要,经济垮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币值垮了经济好像也保不住,这个。。。。。。让你怎么决策?

“要不,”央行行长试探的问:“华夏币的汇率暂时不管,现在华夏币在国际上还不能自由兑换,即使贬值也不会有太大的跌幅,我们应该先稳定国内经济?”

是啊,你苦笑,你上任之初就大力推进华夏币国际化,而货币国际化最后一步就是自由兑换,因为国际化还不彻底,所以现在还不用过于担心华夏币的贬值跌幅——你都不知道这到底该庆幸还是该苦恼。

你忽然发现,由于这个国家几十年过于强调经济高速发展而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畸形结构,你每做一个决定都是在否定以前的决策,而以前的问题又在制约你现在的决策——不做会错,做了更错,这就是逻辑上的饽论吗?

好象,貌似,这个总理也不好当啊!你挥挥手让央行行长退下,你最后还是什么决策都没做。

做总理就是维持?不!你还有雄心还有热情,你开始苦思破局之策。你的眼光又落在那行算术题上:

居民总收入(2.9万亿)=居民总消费(1.7万亿)+居民总投资(7000亿)+居民总储蓄(5000亿)。

问题的根源还是GDP对投资依赖太大!消费占比太低,那么能否提高消费呢?比如,让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你很清楚,居民储蓄高是因为社会保障缺失,居民储蓄很大程度在老百姓那里是家庭保障,要撬动老百姓储蓄在现阶段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通货膨胀。通胀?你心里一动,然后急忙调取了居民储蓄总金额——结果让你不寒而栗,整整60万亿!居然你头顶上还顶着这样大的堰塞湖!只要3%的居民存款出来就足以将消费市场一扫而空!而且这个堰塞湖还在以每月5000亿的规模扩大!即使每月居民5000亿存款进入消费市场,也立刻让消费市场出现2位数的通胀!

绝对不能让居民存款进入消费市场!这是你第一个结论。

那么,能否让居民存款流向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成为这个堰塞湖泄洪的出路呢?

资本市场包括四个部分:房市、股市、外汇、债券。外汇,这个处于管制状态,暂时还不能考虑;债券?你苦笑,假设企业圈钱后跑路,老百姓又要围政府了。股市?由于你懂的原因基本已经被玩残废了,每月只能吸纳400亿左右的资金规模,这远远不够啊!剩下的就是房市了,目前资本市场每月还能吸纳7000亿左右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房市的贡献。房市?你再次苦笑,你都不知道今天已经是第几次苦笑了——这个对资本市场最大的贡献行业,偏偏正承担着全世界最严厉的调控——大城市限制购买,所有的地方限制贷款!现实总是那么讽刺!

假如房市也萎缩了怎么办?简单的推演就可以看到——每月几千亿的资金或者成为储蓄,这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或者进入消费市场,这是你更不愿意看到的!你心里一沉,急忙拿起一本住建部的报告——报告显示,由于持续几年调控的影响,加上货币从紧的效应,房地产市场投资在下滑,消费在萎缩,房价已经开始下跌。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你抓起电话开始部署:“不管用什么办法,我要股市立刻涨起来!大盘要过3000点,至少吸纳X万亿资金,我需要3个月时间!”

时间!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从一开始你心雄万丈要强国富民,到现在你做的一切——好像已经距离很远。但是你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你已经逐渐适应了总理这个角色,你凝视着纸上的公式:

居民总收入(2.9万亿)=居民总消费(1.7万亿)+居民总投资(7000亿)+居民总储蓄(5000亿)。

这道简单的算术题背后,玄机重重!

未完待续。

 本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意外!

本来这个《假如你是总理》计划在3月底推出的,没办法遇到粉丝打赏太热情,有朋友直接打赏1088元,只好兑现承诺,提前推出。

假如你觉得写得不错,还想看到本篇的之二、三、四,好吧,尊重原创,鼓励创新,就赏个铜板吧,还是那个标准,打赏超过1000,马上更新。



===================================

假如你是总理(二)

2015年3月2日 17:49

沉寂已久的股市突然全面飘红,让无数升斗小民为了雀跃——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思考,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股市逆势而动意味着什么。源源不断的资金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从房市,从银行如同洪水一样流向股市。。。。。。

你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总理的算术题在你的拨弄下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但是,你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衡,要稳定这道算术题你还得寻找更多的办法。

你点燃一支烟,凝视着纸上的公式:

居民总收入(2.9万亿)=居民总消费(1.7万亿)+居民总投资(7000亿)+居民总储蓄(5000亿)。

你哑然失笑,总理真是一个奇妙的角色——假如你是一个总经理,可能你在办公室考虑更多的是到哪里去弄钱,而当你变成总理后,思考的内容就变成怎么去“花钱”。

普通人以为花钱是最幸福的事——假如每个月都可以有50万、500万任由自己支配消费,那这个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金钱的规模变成几千亿时,幸福就变成痛苦——很不幸,你恰恰扮演的就是这个痛苦的角色。

资本市场是个好东西啊!你感慨,它不仅是消费市场的防波堤,还是储蓄堰塞湖的泄洪器,当总理没有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或者,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你细细盘算——债券,先让一批可靠的企业(当然这只能是国有企业)试点弄弄?外汇,放宽对外汇持有的管制?管制?你咀嚼着这个词语就像是含着一颗苦涩的橄榄。你很清楚,华夏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管制下的市场经济,执政者为了保持对经济的控制力,对关键要素一直保持着强力的管制,从资金到土地,从资源到外汇——主导经济的核心要素一直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是管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让执政者拥有对经济强大的干预能力,同时也扭曲了经济结构,让经济体增长过于依赖管制——GDP中投资占比太大就是一种管制依赖的结果。

所以,要彻底放开对关键要素的管制——即使你这个总理也感到无能为力,如果不放开,仅仅靠小规模的试点,那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无法吸纳到足够规模的资金,剩下的就只有房市与股市了。

房市?你再次苦笑,“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言犹在耳,现在却不得不依赖房市来稳定经济,这算是打了谁的耳光?在你的默许下,虽然大部分城市已经取消了限购,并且有条件的放松了限贷,但是房市并没有因为这里利好政策而回暖,反倒是让你收获了不少民间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言辞犀利,让你非常难堪:为什么要只做不说?市场需要明确的声音来恢复信心!不要为了个人的面子来人为制造经济灾难!

明确的声音?你抓起电话开始部署:从华夏日报首页发表社论;到住建部、发改委等官员放出风声,一系列舆论造势都只有一个主题:稳定房市!当然,你知道,如果你亲自表态效果会好得多,但是,你希望房市回暖却并不希望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这有个尺度问题——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放盐没味道,放过了又坏了味。所以,你只能在公众场合刻意回避房市话题。

但是,即使房市稳定也不过稳住了资本市场的7000亿,股市短暂的火热也顶多为你争取3个月时间,那么,每个月5000亿的储蓄怎么办?在资本市场这个蓄水池没有扩大之前,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让它稳定的进入银行,哪怕是让头顶的堰塞湖越来越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将通胀CPI控制在银行定期储蓄利率之下是最安全的办法。不能出现负利率,否则头顶的堰塞湖就有决堤的危险!你查了一下最近的CPI指数,还好仅仅只有1.7,而目前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3,这就意味着你可以使用的货币手段至少还有1.3的降息空间。

降息太重要了!由于你的任性,你想表现出跟前任不一样的执政思路,你提出的“去杠杆化”——减少货币的投放让市场上的资金成本一路上扬,2年时间整整增加了2个百分点,按照全社会120万亿的融资规模计算,2个百分点意味着全社会各行业要为这个“去杠杆化”的政策额外每年增加24000亿的融资成本,这不仅让制造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造成非常恶劣的负面影响——当金融业凭空增加一块24000亿的大蛋糕时,几乎所有的资本都向这个领域涌进!一夜之间,所有的城市居民都在抱怨,每天都要接到无数个办信用卡或者高利贷的骚扰电话。过去房地产的繁荣已经造成第一次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危机;现在错误的金融政策造成第二次产业空心化危机!你摸着长满皱纹的额头,摇头苦笑。。。。。。当总理太难了!无数所谓的经济专家都在对管理层的政策提出批评,都在提出自以为是的良方——而真正要对这些良方做出评估的只能靠自己,一个决策失误就是灾难,你的前任用超发货币的模式取得了十年的高速发展也收获了数不尽的指责,调结构去杠杆几乎是几年前经济学届的共识,然而真正实施“去杠杆化”却又出现意外的困境。

专家的话也信不得啊!你感慨,正好手边有一份报告,是某大型银行首席经济经济学家撰写的决策建议——建议很简单,就是要大规模降息来刺激投资,不是0.25的幅度降,而是快速降到1以下!

这他妈是良方还是毒药?你差点骂娘,1以下就是负利率了,一旦出现负利率居民存款就会汹涌的冲进消费市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把报告仍进废纸篓里,继续凝视着你手写的算术题:

居民总收入(2.9万亿)=居民总消费(1.7万亿)+居民总投资(7000亿)+居民总储蓄(5000亿)。

通胀CPI目前是1.7,定期存款利率是3,嗯,这个可以再降一点,基准贷款利率5.5左右——这个没办法,国有银行基本还靠存贷差过日子,不保证存贷差2.5—3的空间,银行就要出问题,但是企业是无法按照基准贷款利率拿到贷款的,你查了一下数据,去年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大致在6.5左右。

6.5!你用铅笔写下这个数字,并打上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如果再留点余地,6.5就变成7,没错,你设定的7就是GDP增长的下限。7是GDP增长率也可以看做是社会财富的增长水平,在一个高度依赖投资的经济体,如果社会财富增长速度连贷款利率都达不到——或者说新增财富连融资成本都无法平衡,那么,可以想象,投资会大幅度萎缩,那就是硬着陆了。所以,你用铅笔再次写下一个公式:

GDP增长率>社会平均贷款利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通胀CPI

这一刻你将“保增长、控通胀”这个定性目标量化了——保增长就是GDP增长率>社会平均贷款利率,控通胀就是让CPI<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这就是你宏观管理的基本原则!除非GDP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否则这个原则将不能动摇。

虽然GDP较高设定已经让执政者收获了社会的广泛诟病,但是,现阶段是没有办法的是,那么,GDP有下调的可能吗?你把刚才写下的公式填上了数字:

GDP增长率(7)>社会平均贷款利率(6.5)>银行定期存款利率(3)>通胀CPI(1.7)

你敏锐的发现,这个公式里空间最大的是存贷差,哪怕是这个存贷差降低1个点,你将获得多少调整结构空间!国民经济也不会为了GDP的高速透支太多的资源,该死的存贷差——这是金融垄断的恶果!

要推进金融改革吗?你陷入沉思。

未完待续。

 

假如你觉得写得不错,还想让本篇继续写下去,给你展示一个宏大的经济视角,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以及行业机会点,好吧,尊重原创,鼓励创新,就赏个铜板吧,还是那个标准,打赏超过1000,马上更新。

为了尊重原创,请大家在其它网站、QQ转发,只转链接不要转发内容,谢谢。



===================================

假如你是总理(三)
2015年3月4日 00:19

金融改革?

毫无疑问,金融已经是制约华夏国经济健康发展最大的顽疾。你几乎不用动脑筋,扳起手指就可以数出问题一二三来。

其一,金融垄断形成的存贷差是对各行业最大剥削;其二,金融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7成以上的贷款给的是效率更低的国有企业;这种贷款结构已经达到绑架经济的地步!假如通胀上涨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你那道算术题中你都不知道该不该加息——不加,则银行存款将出来冲击消费市场,加,货币管理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评估,利息每增加1个百分点,你的国有企业将产生4000亿的亏损,银行业增加几千亿的烂账;一旦利息上涨4个点,那么,所有的国有企业将全面亏损,那就将给金融部门产生数十万亿的坏账!那就是一场灾难!所以,你更可能的选择是将银行资金引导进入资本市场,好像你的前任就是这么干的;其三,金融结构不合理,国外金融机构基本是商业银行与投行各自占据半壁江山,而在国内,商业银行几乎是一支独大。这种金融结构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企业做长线投资,而它只能拿到短期贷款,短贷长投稍微经济有点波动企业就要背负巨大的风险,所以华夏国企业不愿做长线投资,只愿意做短平快的项目,导致你不得不把长线投资项目由政府承担,政府投资一定是低效率的投资,它不仅挤占宝贵的金融资源,而且还加剧产能过剩的危机。

那么金融改革如何弄?先不提内部的阻力,光是怎么避免改革带来的金融风险就足以让你头痛了。外资银行如果对其彻底放开,风险自不待言;民营企业呢?你连债券都不大敢对民营企业放开,而发放银行牌照的风险不知道比债券高多少倍!但是,改革的姿态是必须要有的,只不过你的步伐显得小心翼翼,在给民营企业或者个人发放银行牌照时,你设定了苛刻的门槛,比如,所有的银行股东必须为银行的亏损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样条件下的民营银行能够对当前的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吗?你自己也不相信。不过没办法,华夏国的经济局面错综复杂,稍一疏忽就是万劫不复。特别是对于金融这样敏感的行业,改革的风险远大于维持现状的风险。金融改革,要不,先就这样?你苦笑着摇摇头。

你点燃一支烟,继续凝视你手写的算术题,苦思破局之道:

居民总收入(2.9万亿)=居民总消费(1.7万亿)+居民总投资(7000亿)+居民总储蓄(5000亿)。

减税?这是民间强烈的呼声。即使从这个算数题来看,减税的好处几乎一目了然:减税可以降低商品的价格,从而刺激消费,减税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让老百姓收入提高;减税还可以刺激投资让资本市场扩大。总而言之一句话,减税可以让银行存款有序的进入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从而促进经济结构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但是,减税对你而言在可操作性方面却有很大的障碍。华夏国税收体系分成地税与国税,地税由地方政府统收统支,而国税则进入中央财政部后再分配给中央各个部委转移支付。减地税是不可能的——地方税收维持地方政府运作已经非常勉强,完全靠卖地收入来补贴;减国税?那就是动了中央部委的蛋糕——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你的权力直接来源于中央部委,动国税无疑就是让你在中央做孤家寡人?你宁愿想其它的办法。

土改?好像也是一个出路。华夏国的土地从法律上属于国家与集体所有,如果能推进土地私有化,最明显的好处就是等于给予几亿农民数十万亿的可支配财产,不仅货币有了更大的蓄水池,通胀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至少可以保证10年内从头上拿开;更重要的是,农民有了更强劲的消费能力,对推进城市化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但是,目前土改可操作性基本为0.因为分税制,地方税收很难承担地方政府的支出,目前全靠卖地收入来维持,这个收入一年是3—4万亿!如果推进土地私有化,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将锐减,那么,必然要寻求中央财政来补贴——中央能拿出几万亿来补贴地方财政吗?你苦笑着摇摇头。

另一方面,土地国有是华夏国的立国之基,正因为如此,所以不管强拆引起多大的民怨,造成多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却从没有一个官员因为强拆而受到处理——因为,强拆时合法的!所以,推进土地私有化首先就地修改华夏国的根本大法,先不说内部的阻力,光是意识形态的争议就足够让你头痛了。

你一支接一支抽烟,袅娜的烟雾将你重重包围,你思考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但是你又亲自将它们一个个否定;你试图做点什么,却发现什么都不做才是最正确的决定,宽大的总理办公室仿佛有数不尽的丝网将你重重包裹,你感觉透不过气来。

你走到窗边,打开了窗户,外面居然是重重的雾霾,你还是什么都看不见。

你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去走走。官媒把这个行为称为调研,实际上你不过只是想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喘口气而已,孰不知,你的这次调研将再起波澜。。。。。。

未完待续。

 

本篇写得很差吗?为什么打赏的人越来越少?如此下去让我怎么能完成这部不一样视角的巨篇?





===================================

假如你是总理(四)
2015年3月6日 11:02

长长的车队在盘山公路上飞驰。这里空气清新没有雾霾,这里鸟语花香人迹罕至。这里是一个西部某省的山区。你是到最落后的一个乡村去看望那里贫穷的农民。

你摇下车窗,深深吸了空气,爽啊!当总理也不是随时都可以享受到如此清新的空气。

“还有多远?”你随口问道。

“这个村是最偏僻的一个,距离最近的乡镇也有17公里,大概还有20分钟。”随行的地方官员毕恭毕敬的回答。

“17公里公路啊!花了不少钱吧?”你拍着扶手感慨。

“是啊,”地方官员的情绪跟你完全同步,摸着有些秃顶的脑袋感慨:“前前后后花了2个多亿,如果不是中央的大力支持,没有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光靠我们县,砸锅卖铁也无法完成村村通路的建设啊。”

村村通?你心里一动,若有所思。脸上却不露声色,问道:“这个村现在有多少人?”

“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现在村里大概还有71个老人与32个小孩。”地方官员功课做得很扎实。

71,32,你默念着这两个数字,沉默不语。车窗外,一座高架电网象一把利剑刺痛了你的双眼。车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而诡异。

车到村头,你下车,接下来都是固定程序——揭锅盖、握握手、拉家常,按说你应该非常熟悉这样的剧本,但是你却显得郁郁寡欢,连那个朴实的农民拉着你的手一个劲的感谢政府的政策让他们过上了红火的生活——你都有些心不在焉。你的情绪显然让随从与地方官员惶恐不安,视察只有匆匆结束。

回到县里,你迫不及待召开会议。

“中央制定了让农民奔小康的目标,你们有什么计划?”

与会人员面面相觑,总理居然过问一个小县城的发展计划?显然,你别有用意,但是,不回答是不行的,地方官员一边窥视着你的脸色一变小心翼翼汇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1。。。。。。但是,我们县基础差底子薄,希望上级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你哼了一声——为了一个村百来号人,已经花了2个多亿修公路,花了几千万修电网,难道还要为这个村子盖一所学校,修一个商场,再建一个体育馆?村村通路、通电是你的前任的政策,虽然你不好过多的评价,但是沿途所见确实让你痛心疾首——为什么要一边强调城市化,一边还要逆城市化建设?为一个村子就将近3个亿投资,多大的家当也经不起这样挥霍啊!而且十几公里公路要占用多少耕地林地?造成多少水土流失?经济账与环境账都是得不偿失嘛!最关键还是基层官员的意识——除了等靠要,一点发展眼光都没有!

“同志们,”你尽量用平静的语气缓缓说道:“让农民过上好的生活,不能盲目建设,只有让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才能让公共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才能让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越是贫穷,越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才是你们的唯一出路!”

“总理说得太好了!”地方官员态度转变很快,立刻表态:“总理请放心,我们已经开工保障房建设,今年就可以让1万农民搬进县城,3年之内我可以给总理立下军令状,让5万农民搬进县城!”

众人纷纷鼓掌,只有你纹丝不动,却莫名其妙的追问一句:“然后呢?”

“然后?”地方官员一脸困惑。

“然后将5万农民吃喝拉撒全包起来?”你声音提高了八度:“你们有这个能力吗?荒谬!”

全场鸦雀无声。

“你们县就一个制药厂吧,没有其它的产业,你们拿什么来解决5万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进城又没有工作会有什么后果?嗯?”你的鼻音重重的一哼让地方官员额头的汗水如瀑布般流下来。

“印度与拉美国家就这么干过,为了片面追求城市化,仓促将农民赶进城,又没有产业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结果呢?城市出现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各种治安问题、社会问题都从这些贫民窟滋生,成为城市的毒瘤!城市被这些毒瘤拖累几十年都得不到发展!你们想成为第二个印度或者阿根廷?”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你大手一挥做出了结论:“要加速城市进程,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用产业化带动城市化,产城结合,或者产城一体化就是这个意思。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你们好好研究这三者的关系,结合你们当地的现状,再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你匆匆结束了会议,钻进汽车,无尽的疲惫又涌上你的心头,你用手指压着额头,陷入深深的忧虑:你的意图在基层别说是执行,连理解都有很大的偏差,这让你情何以堪?看来落后地区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素质问题!培训?选拔?或者干脆东官西调——让发达地区的官员来落后地区引导经济发展?否则,这些本地官员就算去发展产业化也是弄一堆污染企业、过剩产能来粉饰GDP数据。

村村通?你咀嚼着这个词语脸上泛起一丝苦笑,这真是一笔昂贵的学费!以后就不会再交学费了吗?华夏国的城市化任重而道远。。。。。。

未完待续。

 

这样的视角很难写,但是很有新意,从这样宏大的视角更容易讲清楚管理层宏观管理的思路以及未来政策走势与方向。大家觉得写得不错就赏个铜板吧。嗯,最近可能打算建一个微信群,算是给打赏粉丝的福利,大家可以在微信群里互动。



===================================

假如你是总理(五)
2015年3月9日 11:31

你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皱的阅读报告,显然这是一份让你很不开心的报告。这是财政部的一份要求上调成品油消费税的报告。因为国际油价大跌,按照国内主管部门制定的油价定价机制,目前国内已经五次下调油价,财政部判断,未来油价很可能继续下跌,所以要求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将油价下跌的红利拿到财政部——不,国家的腰包中。

你放下报告,用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桌面。财政部的动机不言而喻——任何一个部门,都希望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与权力,它们只对部门负责,而你这个总理却要对整个经济的运行结果负责。石油红利是留在民间还是进入政府口袋——哪一个更能对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你当然很清楚,但是,你却不能否定这个报告,因为——报告中有这么一行文字“经与中央各部委协商,大家一致认为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即不会给国民经济运行增加负担,另外还可以增强国家财力,为更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各部委,一致认为”,你冷笑。财政部把蛋糕分配的原则谈完了再来请示——这算什么?逼宫吗?中央部委都同意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你这个总理同不同意?不同意?那好,就不能“更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目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财政掉了链子,政府投资停顿,会有什么结果你用脚指头都能想清楚。

“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熟悉的字眼扎得你眼睛发疼。虽然你是总理,名义上宏观政策都应该由你制定,但是你很清楚,大部分经济政策都被各种利益格局绑架。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客观上当然可以理解为,这是因为华夏国经济结构对政府投资依赖很大,但是,深层次原因却是中央各个部委更需要这个政策!只有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对经济主导权(或者也可以称为对经济的干预权),更多的可支配的财力,也就是更多的利益。所以,在你每年一度的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尚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调整——或紧或松,或松紧适度,只有财政政策,万年不变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即使你“调结构”时也改变不了这个政策!你自嘲的一笑——别说是改变,就是把“积极”改为“稳健”都不可能通过!

该死的分税制,分税制固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但是其转移支付模式却让中央个部委绑架在一起,形成一个连你也忌惮的利益格局,这个利益集团不仅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固化利益,还不断扩张利益,比如,这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就是往他们扩张利益的表现。

想想你上任之初,试图通过推行减税来激发民间经济活力,最后落实下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月收入不高于2万元的企业才可以享受减税政策!月收入不超过2万是什么企业?居民小区门口的烧烤摊一个月收入也不止2万吧。

你提起笔,在报告上批示:“同意在成品油价格再次下降时提高消费税率,但是提高幅度不得超过油价下降幅度。”你放下笔,冷笑,你当然只能同意,但是你还可以用权力约束一下利益格局的吃相,所以你设定了上调的幅度。另外,你并没有同意以国务院名义发文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你们把利益分干净了,让我来背书,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要发文你财政部自己发文吧,我不能阻止你,但是我至少可以恶心你……

……

2个月后,你拍案而起,将一份报纸狠狠的砸在桌上!报纸上赫然是一行大字:财政部第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尼玛还要不要脸,你设定上调的幅度,他们竟然多次上调!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

你怒气冲冲的叫来助理,下达指示:“你们正在编写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加上一句话。”

“什么话?”助理拿出笔准备记录。

你一字一顿,语气威严:“有权不能任性!”

助理退下了,你坐在椅子上慢慢咀嚼着这句话——有权不能任性!外界会怎么解读?如果是纪律部门发出的声音,当然可以理解成一种严重的警告。但是这不是贪腐的问题,纪律部门发出这样的声音是不合适的,那么总理发出这样的声音意味着什么?你苦笑,顶多理解为一种乞求吧,一个连“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无法调整的总理对利益集团道德底线的乞求……

两会期间类似题材太敏感,不敢写太多,如果你觉得不错,支持我继续把这个有趣的视角的文章写下去,就赏个铜板吧!



===================================

假如你是总理(六)
2015年3月12日 20:36

金丝楠木的桌面温润而舒适,但是这样顶级的办公桌却没有给你带来一丝好心情。你眉头紧皱手握铅笔正在修改即将向议会汇报的政府工作报告。

说起来你作为总理当然应该对政府工作报告负全责,然而,这份报告由太多的内容你却无能为力——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很多时候,你也只能妥协。

比如,上任之初你意气风发的提出了自己的执政思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这是一套缜密的思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制造新的增长点;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两条腿走路来促进城市化;用城镇化替代城市化无非是控制大城市过度膨胀,发展中小城市;用城镇化来促进公共资源的更有效利用,让贫穷的农民可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但是,总统却对你的思路提出质疑。总统执政稳健而保守,他不同意在农村有大的动作。虽然前任为了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做了近十年的铺垫与准备,但是,总统执政后后所有的土地改革试验都一律叫停,土地私有化话题成为禁区,农业产业化也被总统修改为——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你苦笑,华夏国不过18亿亩耕地却有8亿农民,人均耕地2亩多一点,在这样的条件下倡导农业现代化——螺蛳壳里作道场吗?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你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两条腿走路来促进城市化被打掉一条腿——光靠工业化能带动城市化吗?上一任就是这么做的!上一任遇到到了这个星球全球化的巨大机遇,让华夏国制造业取得蓬勃的发展。但是,因为户籍制度的障碍让农民无法融入城市;而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又让农民无法完全脱离农村;土地如果不私有化成为农民真正的财产,农村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就不能最大程度让农村解放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出来!结果,造成春运这个怪胎以及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这样巨大的社会问题——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所谓校车问题、异地入学高考问题、铁路投资过大的问题……不过是上述两个病灶衍生的并发症而已!所以,要真正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两条腿缺一不可,打掉农业产业化这条腿,仅靠工业化,不过重复前任的覆辙。你提出的缜密的执政思路就变得支离破碎——说好听一点,也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

你苦笑着摇摇头,举一千个理由你也只有妥协,因为你必须用妥协来换得总统对你其它经济决策的支持,所以,农业你能做的,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句话——“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你紧紧盯着这句话,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盘。农业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令人不安的是,华夏国农业形势非常严峻。

首先是18亿耕地红线的国策问题,现在一些专家对颇有诟病,认为应该放弃这个国策,激活土地市场,粮食通过市场化来解决。对于这样的提议你嗤之以鼻。华夏国不是几千万人口的小国,而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样的国家不确保基本的粮食自足是非常危险的。去年粮食缺口约有10%,就这10%就要进口5500万吨粮食,几乎是世界最大的粮仓——北美市场全部剩余粮食出口量!如果放弃18亿耕地红线,粮食缺口就不是10%,而是20%、30%甚至更大,那样就是把全世界所有剩余粮食买回来都不够!而且如果华夏国粮食进口增加,国际粮食价格绝对大幅度上涨,那才是整个民族被别人卡住了脖子!

然而,坚持18亿耕地红线容易,耕地要人耕作才行啊,这个问题才是最令你担忧的。由于几十年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无利可图,一亩地种植一年下来扣除种子、化肥等投入,纯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相比农民出去打工,连半个月收入都不到!巨大的收入悬殊让耕地抛荒越来越严重,虽然你与前任都严格执行了18亿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国策,但是农民抛荒却导致实际耕作耕地在逐年减少。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粮食与农业产品的价格——这又是最敏感的基础消费品,一旦不慎几乎肯定会引发通货膨胀,那就是另一场灾难。所以,你只能小心翼翼以财政补贴农业生产的方式让农民保持对农业生产微薄的积极性。

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不过是护住农业基本盘的权宜之计罢了。你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却又皱紧了眉头。

仅靠追加农业投入就能护住农业基本盘吗?你其实另有隐忧。

在实际耕地在减少的背景下华夏国粮食却“奇迹”般的实现年年增产——这个奇迹背后的代价是透支了整个星球70%的可用水资源,35%的化肥以及大面积应用工业种子,这个工业种子除了杂交水稻外基本就是转基因种子。

转基因?好像现在成为全民话题。有一个电视台主持人甚至自费拍了一个转基因种子的纪录片,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不过是一个无聊的话题,至少全世界绝大多数主流科学家都承认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花旗国绝对是这个星球食品安全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即使在这样的国家转基因食品也可以自由的销售。你甚至恶趣味的想,也许仅仅是转基因这个名字刺激了公众的神经,如果当初叫什么改良基因就不会掀起这么多波澜。

即使大范围推广转基因种子,为了在更少的耕地提高产量,农民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水资源——好吧,就是严重透支土地的肥力来追求粮食的产量。透支过度终究要还的,一旦土地生产能力崩溃——华夏国出现大面积减产——1亿亩减产或许可以办法解决,2亿,3亿…… 你简直不敢想下去。

农业!农业!你反复咀嚼着这个沉重的名词,心里却越来越沉重。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华夏国的膨胀成一个畸形的胖子——躯体很大,但是,支撑这个胖子的双腿却纤细得令人心颤……

未完待续。

 

农业问题绝对是我们这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隐忧,所以多啰嗦了几句。大家觉得不错请赏格铜板吧。





===================================
假如你是总理(七)
2015年3月15日 01:14
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你紧盯着这句话,但是注意力已经放到了前面——“无论财政多困难”,财政困难?财政困难吗?你几乎可以肯定回答——是的,财政一直都很困难!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财政压力非常大。

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一个每年财政收入保持2位数增长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的政府,掌握着上百万亿国有资产以及无限印钞权的号称这个星球最富裕的政府居然会财政很困难?

你苦笑着点燃一支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

财政的困境源于机构的臃肿。在另一个星球曾经有个宋朝,其冗官冗兵的弊政成为财政沉重的负担,最终成为北宋覆灭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执政党起家靠的是一种战时动员体制,为了保证在有限的地盘最大程度挖掘出人力、物力,执政党不仅消灭了所有的中间阶层(地主、商人、资本家)并且成立了各种专属组织来挖掘潜力——从儿童、青年、老人、妇女到工人、农民、学生,执政之后,这些组织大部分保留下来成为协助政府控制社会各个阶层的第二政府。几十年执政历史,由于缺乏约束,任性的权力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都急剧膨胀,成为财政的沉重的负担——这种机构的膨胀是横向纵向立体的膨胀,比如,按照宪法规定,国家只有4层机构——中央、省、县、镇,结果首先是纵向膨胀成6级——中央、省、市、县(区)、镇(街道)、村;接着是横向膨胀,一个县城吃财政饭的机构已经多达100多个!全国仅公务员就700多万,事业机构还有7000多万,两项合计将近8000万要靠财政供养。8000万人!一年仅仅是发工资就要超过3万亿,加上行政办公费用、养老、医疗以及著名的三公消费——10万亿的财政收入近一半就没有了。接下来还有外交与国防,还有科教文卫体,还要确保三农投入,……几十项必要支出一扣减,10万亿的收入盘子根本打不住,每年还要安排几千亿的赤字才能勉强保持收支平衡。由于历史原因,财政上根本没有盈余,所谓的赤字基本是靠印钞来解决——如果仅仅是几千亿的印钞规模还不可怕,关键是为了确保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靠增发货币来解决——这个数字由于M2基数的膨胀变得越来越庞大,已经达到十几万亿的惊人规模。所以,印钞已经达到极限!在印钞已经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财政当然很紧张,这个或许是你不得不同意提高燃油税的真正原因——至少,你可以安慰自己,与民争利不是向利益集团妥协,而是让紧张的财政多少喘口气。

就这样紧张的财政盘子居然还有一些专家在鼓噪:什么应该提高农民养老金,什么增加教育投入,什么降低社保缴费——全他妈正确的废话!花钱买民心谁不会?作为总理你什么意见都愿意听,除了一项——建议怎么花钱的!财政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里增加了投入,那么该减少那里的支出?当然也有建议削减机构的——但是,这个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

财政的困境带来的是公共服务的缺失,比较典型的是养老与医疗。这是令你头痛的问题。以医疗为例,为什么现在医患关系这么尖锐?根源还是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几乎为0!医院要生存要盈利不赚病人的钱怎么办?所谓的医改在没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就是一个笑话。比如,针对医院大处方过度用药的问题,主管部门顺应民意一纸命令——严禁大处方,过度用药!好吧,医院不敢过度用药了,那么……就过度检查!不管什么毛病,进医院就从头到尾给你做一遍检查,住院病人更是天天检查——这不是医生良心坏了,而是医院新的潜规则——只用药不开检查的医生一律下岗!

这些黑幕你有些了解有些不了解——但是你只能装糊涂,没办法,医院的黑幕其实是政府公共投入不足的遮羞布,揭开这些黑幕最后露出的只能是政府难看的裤衩。先让舆论对着医院开火吧,即使是强势的政府有时也需要一道挡风的墙——你摇头苦笑。

养老问题更令你头痛,这是一个几乎可以与农业隐患媲美的危机! 

未完待续

请打赏过的朋友特别是多次打赏的朋友就不要再打赏了,总理系列我尽量写下去,后面的算是给你们发的福利。谢谢大家一贯的支持。



===================================
假如你是总理(八)
2015年3月16日 00:59
袅娜的烟雾将你的脸色映得阴晴不定,对于养老的问题你的心态很复杂。你很清楚,养老制度设计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一环,某种意义上你甚至认为,养老保障制度就是社会能否保持基本稳定的最后一道防波堤。

但是,你手上却是一副烂牌。

首先是你上任之初,前任没有给你留下任何财政积累,好吧,不仅是前任,包括前前任、前前前任都没有给后任留下财政积累。更糟糕的是,前几任还在养老问题上留下了巨大的债务——现在已经退休与即将退休——高达1亿人群需要支付养老金的债务。前几任还可以通过透支人口红利——挪用个人与企业缴纳的社保金来维持,十年前华夏国有7个人在工作,他们缴纳的社保金完全足以支付1个老人的退休金,好吧,你现在面临的是人口红利即将到达拐点,2-3年后工作的人口基数将降到6——5,而需要支付养老金的老人变成2——3。最糟糕的是,还有个双轨制是养老制度设计绕不开的拦路虎。过去公务员不需要缴纳一分钱社保,却可以享受企业职工数倍的退休金,这种显失公平的制度让养老制度改革任何时候都像一个火药桶,稍不小心就会爆炸。

财政的困境,历史的欠债,制度的缺陷,现实的危机就象一道道锁链将你手脚捆得死死的,让你空有雄心壮志也无处着力。

怎么办?

充实社保账户?那么,到那里去弄几万亿的资金?有一项提议呼声很高——用国有企业利润来填补社保账户的亏空。你的麾下有号称有这个星球最赚钱银行、最赚钱的石油公司、最赚钱的通讯企业……但是,你能让它们交出钱包吗?在一个官家资本主义的体制下你深知一个真理——政治力量一定与经济权益是相等的,或者说是匹配的。有多大的政治实力就能从国民经济这个盘子里切下多大的蛋糕!比如,树大根深的中央部委诸侯,不管谁做总统总理,“积极的财政政策”就不能动!那么国企呢?虽然每年通过垄断都可以获得上万亿的利润,但是,这个蛋糕不是你可以轻易撼动的。至少在前任时期,国企虽然名义上每年要上交5%的盈利,但是他们一定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减免、贷款补贴等等各种方式把上交的利润甚至更多拿回去!强势如总统,也顶多只能给出一个时间表——7年后让国企上交30%的盈利!7年?你苦笑,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变数太多了……

延迟退休好像是一个办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少也可以让债务展期,击鼓传花——让后任去头痛吧。但是延迟退休这个风声一放出,几乎立刻就引起舆论的滔天巨浪,每一次民调都有9成以上的民众强烈反对!这下麻烦了。强行推动延迟退休无疑将给社会造成巨大的震荡。所以你只能小心翼翼设计最安全的方案——安全?你冷笑,这是一个伪命题!

你很清楚,不管用什么方式,延迟退休一旦实施,社会震荡几乎是一定的——关键是怎么才能将震荡减少到可控的范围里。最令你头痛的是,一旦社会发生群体性事件,退休人群是最难处理也是最棘手的。

一群老人为国家社会工作一辈子,到头来连养老金都不能拿到——首先在道义上就占据优势,另一方面,老人多半体弱病多,打也不能打,关也不能关,只能……安抚。安抚就是妥协,妥协就是回到起点,回到起点就是……财政破产。

所以,你与管理层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必须将延迟退休实施,只是,为了减少社会的震荡你尽可能的将涉及面缩减得最小——用公务员加薪安抚住体制内;用连续给现有退休人员涨工资来安抚已经退休人员(给现有退休人员涨工资实在也是无奈,过去退休工资基数太低,而近10年物价又涨得太快,不让退休人员养老金保证基本的生活,那麻烦就大了),用阶梯过渡延迟退休方式将未来每年退休人员基数分解——你将残余几年人口红利用到极致,又将未来可能的震荡面降低到最小,该做的你都做了,就手上这幅烂牌这样打已经是最好的套路——从技术层面分析,你是最好的总理。

最好的总理?你抚摸着头顶稀疏的头发摇头苦笑,当家三年狗都嫌!更何况推行这样几乎肯定要背骂名的政策!

未完待续




===================================

假如你是总理(九)

2015年3月20日 12:01

延迟退休还没有正式实施,民间骂声已经汹涌如潮。在你桌子上的舆情报告中充满了“延迟退休时国家违约”、“有权就是任性”等等扎得你眼睛生痛的字眼。你甚至还无法辩解——难道你能说是前几任社保上的亏空,或者说财政上没有留底;或者说现在社保金支付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旁氏骗局……清议可以指手画脚,乱喷唾沫,而你却要做麻烦的解决者,不管你手上是怎样的一副烂牌,你也只能默默承受铺天盖地的骂名。

当家三年狗都嫌!难道做总理就只有面对烦心事?直到你看到一份工商总局的报告……

好!你拍案而起,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脸色变得神采奕奕。

虽然经济持续下行,发电量、货运量、贷款余额等等指标非常不理想,但是工商总局的报告却显示,近半年来,注册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仅仅半年就新增几千万!这是一个让你惊喜而且意外的数字。

几千万个新增企业啊!你摸着额头感叹,仅仅是将工商注册登记中资本到账制变为认缴制,民间的创业热情就一下子解放出来。虽然这些企业大部分目前还是“睡眠公司”,但是,如果你再加一把火,谁说这些“睡眠公司”不能“醒过来”变成真正运营的企业?几千万个公司,哪怕一个公司只解决5个人的就业,就是近2亿人的就业规模!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睡眠公司“醒过来”?既然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因为注册门槛降低而来,那么企业所有者不会有很强的实力,房租雇人等运营成本以及沉重的税负是它们睡眠而不能苏醒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在这两个层面突破,那么,规模惊人的睡眠公司就有可能变成一大批真正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企业!

你站起来,在房间里急促的来回踱步,苦苦思索。

直接对小微企业减税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你稍微露出一点“减税”的口风,中央部委诸侯立刻就是一片鼓噪——财政负担重,财政压力大,转移支付已经缺口很大——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争取到一个“结构性减税”——这是华夏国又一个新名词的创举,与“保护性拆迁”、“休假式治疗”一样体现了华夏语的博大精深。两个内容含义完全矛盾的词语结合到一起,创造出一种不可言传的微妙意境——减税?可以,但是必须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要有“增”才能有“减”,堤外损失堤内要补回来——财政总盘子不能减少!

你叹了口气,直接减税是不大现实的。那么,让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运营成本补贴?但是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地方财政能有多大能力与动力补贴小微企业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几十万亿的地方债务还没解决,让地方政府拿出几千亿上万亿去补贴不能立竿见影带来收入的小微企业? 你摇头苦笑,太不现实了。而且就算财政能够筹集出资金来,官僚系统的低效率、权力的寻租本能也会让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吗?你坐了下来,轻轻的敲击着桌面。总理办公室干净而清爽,眼前的事物都那么熟悉:沙发、办公桌、茶杯,还有就是正在修改的政府工作报告。你叹了口气,又拿起了铅笔,小微企业的事情只能先放放,政府工作报告却耽搁不得,你开始推敲报告的文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总纲,是总统首肯并经过集体讨论的结果,一个字也改不了,你用铅笔划过这段文字准备继续往下看,等等,你心里一动,又掉头死死盯着这段文字。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犹如一道闪电划过你的脑海,你豁然开朗——原来解决方案在这里!

发展信息产业按照你当初的设计无非是带动其它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你突然明白,信息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这里面有大文章!

互联网经济最近几年在华夏国取得惊人的发展,仅仅几年的时间网购的年交易额已经突破2万亿,这已经是全国消费总额的10%!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市场。互联网经济取得如此迅猛发展的核心原因就是通过网络交易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以及更便宜的价格。消费体验姑且不论,便宜的价格来源于互联网企业在交易时不需要支付昂贵的渠道与店铺费用,以及……沉重的税负!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睡眠企业苏醒不就是要降低其运营费用与减轻税负吗?互联网经济恰恰满足这两个条件——你根本不需要费尽力气去推动减税或者财政补贴,你要做的仅仅是将创业方向往信息化、互联网经济引导就足够了!

什么是互联网思想?核心就是碎片化、去中心化!如果将几千万个小微企业比喻成一大批碎片,政府要做的不是什么扶持、补贴、出台优惠政策,只要管住政府这只爱乱摸的手,去掉这个干预经济的“中心”,互联网+产业就会让经济飞起来!

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领域!

你越想越深,前景也越来越让你兴奋。

引导民间创业向互联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经济的内生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还可以通过无边界的跨界整合带动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你的算术题增加新的内涵!

你抓起铅笔,在纸上飞快的写下一个公式:

居民总收入=居民总消费+居民总投资+居民总储蓄

你凝视着这个公式,面露微笑。谁说居民总投资只能是资本市场?居民总投资可以变成资本市场投资+小微企业创业投资。

你用铅笔修改了一下公式:

居民总收入=消费市场+(资本市场投资+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储蓄市场

这才是属于你的总理算术题!上一个公式不过是前任的算术题!你为总理的算术题创造了新的内涵,其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在居民投资增加一个小微企业创业投资的选项不仅为消费市场,为通胀新增一个防波堤,更重要的是,为居民60万亿储蓄的堰塞湖找到一个最安全可靠的泄洪通道!几千万个小微企业,每个企业投资5万,就可以让居民储蓄降低1/4。甚至,央行不再为储蓄过高增发钞票来增加流动性了,民间投资已经为经济体增加了更多更充满活力的流动性。甚至,民间投资形成风潮后,你还会被“积极的财政政策”绑架吗?

你仰天长笑,破局之道原来在这里!你下定决心,你要用全部热情来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尽最大努力减少政府对互联网经济的干扰——用互联网的语言就是——尽最大努力实现互联网经济的去行政化,去中心化!

你立刻行动起来。

你推动信息化成为国家战略。你强势压制了体制内对互联网创新的各种杂音,你甚至管住税务总局向互联网经济伸手的企图。你在各种场合公开呼吁,“让民间创业投资形成高潮”,“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让经济飞起来”。你出台政策扶持“众创空间”,你频频到互联网企业视察,亲手为第一笔互联网网金融贷款敲下回车键……你甚至有一个大胆的念头:拍一条互联网经济的宣传片,你亲自做代言人!这样的宣传片会有多少点击量?2个亿,5个亿,还是10亿?这个念头如此充满诱惑力让你欲罢不能,但是体制的约束却让你的念头只能是念头而已!是的,你可以到国际上四处推销华夏高铁成为为媒介所称颂的超级推销员,然而在国内你却不能过于“惊世骇俗”,你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在一个庄重场合公开放言: “作为总理,我很愿意为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

你不能做广告,但是你可以说说嘛。这算不算有华夏特色的擦边球?你偷笑。

窗外雾霾重重,但是你依稀已经看到雾霾后面的蓝天白云。你忽然觉得自己又充满活力……

 

家里事情多,抽时间更新很不容易。如果我现在就说是结尾,大概很多人也不好意思说我烂尾吧。但是,很多很有意思的主题还没有展开,就这么结尾似乎也有点仓促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不是很清楚大家对这个系列的兴趣与观感,如果有很多粉丝觉得有意思,希望继续看下去,那我就继续写下去。

求赏! 



===================================

假如你是总理(十)
2015年3月23日 22:47 阅读数7309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微企业能否如愿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能实现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前对你更急迫的事情是收拾经济局面的烂摊子。由于你的失误——是人都会有失误,只是权力越大,失误造成的灾难就严重——上任之初,你对华夏国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估计不足,在调结构病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草率的实施去杠杆化、利率市场化——这两项措施让各行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对已经举步维艰的制造业简直是雪上加霜;加上对房地产持续几年的严厉压制,让民间投资与消费低迷不振,虽然今年统计局及时的修改了GDP统计规则,让这个数字保持在7.4,好歹保住了颜面,但是真实数字你很清楚——连6.5都不到!

虽然你把明年的增长目标定位7左右,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如果继续延续前面的政策而不做大的调整,这个目标很难实现。经济不能保持较高增长畸形经济结构所积累的问题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就业问题、金融与债务问题、财政的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甚至是社会稳定!现实的困境逼得你不得不将稳定经济基本盘任务放在首要位置。

比如,在总理算术题中,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防止资本市场的资金回流储蓄或者消费市场,你动用巨额国家资金进入股市,创造了一个牛市的“奇迹”,这种奇迹被一些经济学家评价为:“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没有谁会看好;但是对于当前的股市,没有谁会不看好。”刻薄的言论让你有一种被看穿底裤的难堪,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几万亿的国家资金——一部分是财政压缩三公消费的临时结余,一部分是央行直接注资——这两部分资金无论如何不能一直留在股市!财政资金是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启动杠杆,是铁路、城市地下管网、保障房总额超过3万亿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一环,这是必须要抽回来的;央行直接注资更不用说,如果不及时退出,在目前股市人人都赚钱的情况下几乎就等于直接印钞给全民发红包,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一长后果就是狂澜般的恶性通胀!

所以,你现在必须寻找另一种工具来替代股市成为资本市场稳定器。这种工具好像,只能,必须是……房市。

是的,必须是房市!不仅仅是国家资金需要退出股市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你也需要用房市复苏来稳定经济基本盘。国外的投行已经测算出一个可怕的数据——仅仅去年房地产市场投资、消费双下滑已经拖累GDP增速整整2.5个百分点!哪怕你放弃“不刺激”政策,从“微刺激”调整到“中刺激”也没能让真实GDP回复到6.5以上。

所以,房地产政策必须做重大调整!如果说仅仅两个月前你还惜字如金,还不肯轻易对房市表态。现在,危机的压力已经让你无从选择,你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尽快启动房市。

你拿起铅笔,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运笔如飞。

“……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仅仅一年前,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还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现在变成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80度大转弯。

过去几年一直坚持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被完全删掉,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调整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从增加供应变为支持需求,又是一个180度大转弯。

真是何苦来哉!

没办法,目前全国普遍商品房存量太大,不支持“需求”释放,房市就有崩盘的危险!那么,怎么来“支持需求”释放呢?

你连放大招。

首先,保障房政策做重大调整,“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也就是政府出资以保障房的名义收购存量房。保障房除了收购存量房,还新增用“货币补贴”房市来支持老百姓去买房。至于保障房建设一个字也不提,相信地方政府能心领神会。

然后,“棚改”提速。“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明确提出“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并且增加棚户区改造规模,达到580万套——好吧,就是加大旧城改造拆迁力度,新增580万套城市拆迁户与366万套农村拆迁户——580万+366万=944万套,再加上政府出资以保障房的名义收购100多万套存量房,总计为市场新增1000多万套“需求”。

仅仅新增“需求”是不够的,买房还得有金融支持,所以,最后是金融大招。

公积金政策全面放开。这个在报告中提了一句“推进公积金改革列入改革重点”,实际上公积金异地贷款、探索政策性住房金融形态、放宽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条件等方面既往政策已经在进行调整这还不算有震撼性的,真正有震撼力的是这么一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个很容易让人想到08年花旗国的次贷危机,好像也是两房的金融衍生品出了问题才酿成一场金融危机。而两房的金融衍生品恰恰就是将刚需买房客户贷款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那么,这次华夏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超级政策红利是针对哪个幸运儿开的绿灯呢?

毫无疑问,只能是房地产。

过去两年,由于去杠杆化让所有银行的资金头寸异常紧张,加上利率市场化,让资金成本大幅度上升。两个条件限制下,利率5——6的居民住房贷款自然成为银行的弃儿。针对这种现状,你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放出“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大招——银行不是资金头寸紧吗?我就给你“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不占用你的贷款额度,让你可以把贷款作为资产再卖出去;利率市场化不是让银行资金成本提高了吗?我就让那你发行利率更低、期限更长的金融债券——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让银行可以有更充沛更便宜的资金来支持居民住房贷款。

事实上几个月前,你已经让央行悄悄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去年9月30日央行发文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发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等多种措施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增加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贷款投放,旨在增强房贷资产的流动性以增加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能力现在你不过在政府工作报告将央行的尝试变成明确的国家政策。

可以想象,在如此强烈的信号下,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将很快出台密集的救市政策,包括:

降低首付,提高贷款额度,包括首套与二套。

降息,并对居民住房贷款打折。

公积金使用放开,包括异地使用。

取消对开发企业的贷款限制。

减免税负,包括契税、印花税、二手房营业税。

支持地方政府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增加购房需求。

暂停保障房建设,政府收购困难企业的存量房作为保障房。

允许开发企业缓交各种费用。

如此密集利好的政策如果在一年前——不!那怕是半年,3个月前如果出台,毫无疑问将很快让房市复苏,而现在,你却有一丝隐隐的担忧……

唉!你长叹一口气,内心深处五味具杂……

 

 虽然每篇文章只有2000——3000字,但是要保证质量,保证都是干货却是很耗费精力,查资料、分析、比较、筛选、论证不花费2——3天时间是写不出来的。所以,更新不是那么及时。

继续求赏!










===================================

假如你是总理(十一)
2015年3月25日 21:01 阅读数5136
用启动房市来稳定经济基本盘不过权宜之计,如同用股市来稳定资本市场一样不过是你无奈之举。作为总理,你更希望自己在任上有所作为,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所以,你马不停蹄的赶到工商总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简化审批,要放宽准入,促进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涌现……要切实落实好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做好互联网+的大文章,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工商总局谈“切实落实好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不过是个噱头,你的真实用意是通过简化审批,放宽准入,让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涌现”,用“互联网+的大文章”使涌现的企业“蓬勃发展”。

讲话之后,你立刻听取工商总局关于“三证合一”的汇报。说起来简直可笑——就这么一点简化手续的改革,居然要你来亲自推动!没办法,你一年前就通过国务院下文要求工商总局探索三证合一的改革,但是,却进展缓慢——没有权力部门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一丁点权力,加上官僚主义拖沓的惯性,税务、工商、技监几个部门公文扯皮就足以让这么一丁点改革拖上几年。

好吧,因为你亲自推动,三证合一或者包括一些商事制度改革总算落实了,虽然只是一小步——你常常提到“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那么,三证合一算不算“壮士断腕”?当然不算!即使对工商总局这样中央部委相对弱势的部门,让他们“壮士断腕”也不容易,顶多算是剪掉了这些职能部门那支爱在市场乱摸手的指甲。剪掉指甲也好啊,你默默念叨,至少这只管不住的手乱摸时不会将企业挠得伤痕累累……想到这里,你的心情忽然变得好起来。

心情一好,万事皆顺。

你刚刚钻进轿车,就接到财长的电话。即使隔着手机你也能感觉到财长兴奋的情绪:“总理,日不落帝国已经答应加入东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

好!你重重的一拍扶手,让前排的驾驶员吓了一跳。

那么,好在哪里呢?

这要从华夏国的外储说起。在你的前任因为加入星球贸易体系,让华夏国出口猛增。十年贸易顺差与强制结汇制度使华夏国外汇储备成为这个星球第一大国。汹涌的华夏国商品浪潮让这个星球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感到威胁——如果说在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主要是私人资本,那么华夏国的进入就是以国家资本无情碾压私人资本——私人资本怎能与国家资本竞争?国家资本可以用免税(出口退税)、贴息(贷款优惠)、甚至山寨(偷窃知识产权)最大程度减低成本来轻松击败同类商品,从而形成整个星球制造业——至少是中低端制造业向华夏国转移趋势!

生意都被华夏商人做了,这怎么了的!但是发达国家一时真没有什么对策。复制华夏国的模式——政治体制的差异让其它国家很难复制(如同其它国家完全无法复制华夏国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一样)。反倾销?这当然是一个办法,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对华夏国某些商品实施惩罚性关税,华夏国同样可以如法炮制。最后花旗国干脆另起炉灶——一个TPP,一个TIPP来替代过去的星球贸易体系,你华夏国不成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就踢你出局!这是你上任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重大危机。

另一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也越来越让你感到压力。你甚至在公开场合放言:“外汇储备已经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这是你对前任最严厉的指责,但也是实情——你算过一笔账,因为强制结汇制度,央行每收售一元花旗币,就要按照汇率在国内发行6元多华夏币,4万亿花旗币就要在国内增发25万亿华夏币。这不仅仅给你造成巨大的通胀压力,而且经济上也不划算——为了防止通胀,哪怕是以最小的代价让这些新增的华夏币进入银行,不管是定期存款,或者理财,平均利率至少也是3以上,而你的央行手握巨额的花旗币——由于前任过于谨慎或者根本是理念上的短视——大部分去购买花旗国国债——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支出要3%,收益为0——也就是说,你高达4万亿的外汇储备每年至少要补贴1200亿花旗币——7500亿左右的华夏币息差!这如何不是财政的沉重负担?

如果仅仅是补贴7500亿的息差也就罢了。关键是实际代价远远不止。先不说花旗币来源是出口退税商品换来的——几乎等于亏本卖,也不论国内生产商品一般都要贷款——融资成本要达到8以上,就说外汇储备的安全怎么保证?不可能将所有外汇储备全部放进花旗国国债市场吧——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谁都懂,那么买点花旗国资产?好吧,08年前花旗国两房债券貌似就是安全性高、收益也过得去的花旗国金融资产,结果次贷危机一爆发——两房债券变成废纸,虽然后来花旗国政府托底回购了这些债券,但是价值已经缩水得惨不忍睹——将近8000亿花旗币打了水漂,这个找谁说理去?尼玛这不是冤大头还能是什么?

所以,外汇储备的政策必须做出重大调整!要把钱花出去,要用投资收益来平衡息差,而不是像个土老财一样把钱用坛子埋在地里——尼玛还是别人的地里!

投资?往哪里投资?过去十几年对外投资经历对华夏国都是惨重的教训——投资高科技?人家有技术封锁的政策;投资金融?这个好像我们都是亏损;那么,什么投资华夏国最有经验,最有优势?左思右想——过去十年,我们最熟悉最有经验的投资只能是……“铁公机”!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破局之道原来在这里!

于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势而出。

 

 

 “一带一路”战略是篇大文章,包括复杂的国际博弈,国内经济问题的破局之道,争取用两个长微博把它讲清楚。

继续求赏










===================================

假如你是总理(十二)
2015年3月27日 14:48 阅读数6959
(按:“铁公机”是铁路、公路、机场合称,泛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华夏国最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入过大,甚至让整个国民经济对政府投资形成依赖——在GDP结构中,超过5成由投资构成。08年花旗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出口锐减,为了保增长,华夏国出台4万亿投资救市计划——实际上加上地方政府配套投入,整个政府投资达到十几万亿,其中大部分就是投入到俗称“铁公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

巨额的投资固然让GDP数字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也产生投资效率低,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著名的村村通工程,为了让一个百把人的小山村通公路,甚至不惜投资几亿元来开山劈路,投资效率之低简直惨不忍睹。

在GDP严重依赖投资的情况下,作为总理你实际面临两难——不投资,经济要跌下去;投资,又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在国内基本无解。

然而,如果将眼光放到整个星球,却是别有洞天。

华夏国地处东方大陆,在整个星球中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可以说周边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主要特征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但是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很大。与东方大陆毗邻的是西方大陆,那里云集着这个星球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

华夏国现在固然是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继续投资效率越来越低。但是,东方大陆上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却严重不足,如果加大投资,——本来就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如果通过基础设施投入来拉动经济,好吧,整个东方大陆就变成一个放大版的华夏国,就是复制华夏国20年高速发展的历史!这里面有多少商机?!另外,一个市场潜力大但是经济欠发达的东方大陆如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与一个经济发达的西方大陆便捷的联系到一起——这里面又会创造多少商机?!

那么,这么一个巨大的商机之前为什么没有被其它组织或者国家挖掘出来?难道这个世界上如此众多的金融机构、基金甚至星球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等的高管都是目光短浅的傻子?

玩金融的当然不会是傻子。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度高、投资回报比相对不高等特点,天然就被习惯短平快的金融机构所排斥。另外,这些发展中国家法律不健全,政权不稳定,违约风险很大。两个条件一叠加,私人资本已经被排除在外了,那么,星球银行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呢?这些机构被花旗国把持,由于最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即使这些跨国金融机构也面临资金不足的尴尬,就算有部分头寸可以使用,但是……必须附加一系列苛刻的政治条件——这些国家掌权者会不会为了国家经济利益在政治上让步?前者是公器,后者是私利,还是摇头比较快一些吧。

于是这块大蛋糕就这样摆在华夏国国面前——这他妈完全是量身定做的超级大蛋糕啊!!!

基础投资需求资金量大?

央行行长笑了——我手中有整整4万亿花旗币的外汇储备呀!什么都可以成为问题,钱,最不是问题!东洋国主导的东方投资银行哭晕在厕所……

基础设施投资收益不高?

外汇管理局局长笑了——过去我们买花旗国国债年利率才0.22!基础设施投资收益最差也有十个点,与过去相比——做梦都要笑醒啰。

基础设施投资经验?

发改委笑了——我干了几十年,基本是耗在这个上面了,好吧,我都不出面,免得说咱欺负人,华夏国随便挑一个市长甚至县长出来,谁他妈没有几十亿上百亿基础设施投资经验,就当我是在放屁!

基础设施投资技术?

建设部笑了——不管是铁公机建设,还是拦河造坝,还是填海造城,说出来的数量吓也把老外吓死了,我们每年要建设10亿平米的建筑,修建上万公里的公路,修建几千公里的铁路,无数大坝、水库,填海造城如果不是城市规划部门控制——现在华夏国80%的港口都要变成内陆城市你信不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种技术熟悉应用程度我们如果自居第二,这个星球谁敢自居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

2亿农民工笑了——大哥,要砖工、木工、漆工、还是泥水工?俺认识几个包工头,随随便便就可以给你招呼几百人过来,那个,咱先说好,工资不能拖欠……啥?给国家打工,那俺就放心了,还给报出国路费?大哥,俺们村里几百号人都跟你干了!

那华夏国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好处太多了!花旗国不是企图用TPP、TIPP将华夏国踢出星球贸易体系吗?我就用一个“一路”化解你的TIPP,一个“一带”化解你的TPP;不是说国内铁公机投资过大,产能过剩吗?我就向国外输出铁公机!用铁公机带动国内过剩产能转移!(想想十九世纪列强在华夏国跑马圈地用筑路来输出过剩商品,现在轮到我们干同样的事了——五毛们是不是暗爽?);不是说国内工业污染大,雾霾难以治理吗?我就将工业向国外转移!这些经济欠发达中国家情况与我们90年代差不多——在要吃饭还是要环境的问题上,大多会选择先吃饭吧?不是说国企在国内狂飙猛进压缩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吗?我就扶持国企去国外跑马圈地!而且有了国外这个增量,国内企业的存量改革好像也更容易一些了吧?还有就业的问题,石油安全问题(从中东直接从陆路运送石油回国,节约里程85%,而且还不用担心在海上被马六甲海峡卡住脖子),华夏币国际化的问题……好像都迎刃而解!至于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问题——这还是一个问题吗?思路一变,巨额的外汇储备那里是负担?明明是利器!

条条款款一梳理,你发现,你不去吃这块蛋糕好像都有点过意不去——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嘛!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发展中国家法律不健全,政权不稳定,投资安全如何保证?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那就成立一个金融机构,把这些国家拉进来成为股东!即利益均沾又多方制衡——当这个金融机构有数十个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后,谁敢乱来?谁敢违约?还要不要在这个星球圈混了?这就是外交领域常提到的一个真理——多边关系总是比单边关系更稳定!

于是与“一带一路”战略所呼应,东方开发银行顺势而出。都不用做广告,数十个国家象苍蝇闻到血一样蜂拥而至——只要智商超过100,都明白参加这个东方开发银行意味着什么!

大哥,想穿越到90年代的华夏国吗?

答案显而易见。任何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如果穿越到90年代,大概都可以很轻松的成为亿万富翁。好吧,现在你不用去贿赂时空管理局,只要你加入东方开发银行,你就能获得比穿越到90年代华夏国更好的机会!

请你展开一幅星球地图——“一带一路”囊括了整个东方板块与两个的大洋,在这个板块上,人口是华夏国的数倍,疆域是华夏国的十倍,市场潜力是90年代华夏国的数十倍!而且它连接这个星球最发达的西方大陆板块——光是两个板块对接所创造的商机——想想也是醉了……

巨大的利益面前,没有人不会动心。虽然花旗国极力阻扰,但是,日不落帝国——这个花旗国传统的铁杆伙伴第一个背叛了它的盟友,宣布将加入东方开发银行,成为创始成员国!第一块多诺米骨牌倒下后,紧接着日耳曼、罗马、奥地利等等西方板块发达国家纷纷要求参加东方开发银行,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你并不满足,你借势放出狠招。

当西方板块发达国家刚刚宣布将加入东方开发银行,你立刻让财政部副财长对外放话:“关于华夏国将放弃在东方开发银行一票否决权来获得西方板块国家支持是一个不成立的伪命题。”——再也没有比这句弯弯绕更多的外交辞令了!

怎么解读?

我们先把这个复杂的句式所有修饰的枝蔓去掉,看看是什么结果:“……放弃……一票否决权……不成立!”

好吧,副财长的意思很明确,你们参加可以,但是我要有一票否决权!我就要当说话算数的老大,这个,你们愿不愿意?这也太狠了!西方板块国家刚刚与花旗国撕破脸分手,兴冲冲想嫁进你家时,你却指使小姑堵在门口放话:进我家可以,但是必须都得听我的!这算什么?逼宫吗?

态度好像很强硬,其实你也留有回旋余地——首先放话的是副财长,级别不算高,更重要的是,万一大多数国家强烈抵制,你转个圈就可以下台——那句弯弯绕的外交辞令还可以这样理解——我本来都没坚持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不管说“放弃”还是“不放弃”都是“一个不成立的伪命题”嘛!

其实,是否拥有一票否决权你并不是太在意,在东方开发银行你持有50%的股权,几十个创始成员国随便拉一个国家小弟你就有了控股的权力。你放出狠招不过是试探包括西方板块国家在内的所有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底线——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它们能够跟你走得多远?特别是在花旗国的干扰下走的多远?

“一带一路”囊括整个星球将近1/3的疆域,6成以上的人口,即使是现在也占据全球1/3d GDP份额。如果以东方开发银行为主导实施这个战略,毫无疑问是对现有星球由花旗国主导的金融格局、经济次序巨大挑战。

过去20年华夏国经济的高度增长依托的是国内政治稳定以及中央集权下强大的权威;而东方板块要复制这个模式,要整合一盘散沙的数十个国家形成合力,排除花旗国的巨大干扰,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老大是必要的前提。

你想做这个老大!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你轻轻的念叨着这句著名诗词,陷入沉思……

 

 总理系列原本计划以算术题展开写个4——5篇就结束的,但是在大家热情支持与踊跃打赏下,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十二期,远远超越我的原本的计划。每次更新竟然有了那么一点交作业的感觉。每天有那么一点碎片的时间都用来酝酿主题,然后查阅资料、比较、分析、构思。因为要对得起大家的支持,所以坚持每篇都要有新鲜的干货,甚至坚持每一篇都有独立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质量——这个确实对我是一种挑战。但是,在大家支持下竟然写了这么多。不能不感叹人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至少我的创造力还没有枯竭,这也许是写这个最大的收获。

谢谢大家支持与打赏。








===================================

假如你是总理(十三)
2015年3月31日 00:29 阅读数2051
开心的时刻总是很短暂,更多的时候还是烦恼。

你放下财政部的年度预算报告,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作为政府的大管家,审阅财政预算报告是你最重要的职责,只是,这个职责却让你倍感无奈。

财政部报告当然不会有原则性错误,只不过,有一些熟悉的数字扎痛了你的眼睛:

“……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为9375.71亿元,包括工资福利支出3712.1亿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196.59亿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467亿元……”

中央本级人员上的直接支出就是6000亿!那么地方呢?财长经曾估算过一个比例,地方行政开支大致是中央的7倍,假设人员开支也是中央的7倍,那就是42000亿,两者合计48000亿,加上行政办公费用、三公费用,每年国家为行政系统的直接支出将达到60000亿!

这是一个让你异常苦涩的数字。

去年财政总收入盘子——包括税收、卖地、各种收费等等不过15万亿,,光是供养官僚系统开支就要用去4成,这实在是财政沉重之极的负担。

更严峻的是,即使是体制内,也存在收入不平衡的的问题。15万亿的财政盘子,中央财政收入7万亿,地方8万亿,中央7万亿在官僚系统开支不到8000亿,压力还不是特别大,而地方8万亿却要为供应官僚系统开支5万多亿——这个就太沉重了!特别是地方8万亿收入还有将近4万亿是卖地收入——一旦房地产市场低迷,卖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怎么维系基本的政府运转?

为什么华夏国经济一定要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各路神仙有各种解读——但是只有你最清楚,财政上的原因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量,就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就无法维持官僚系统的基本运转,结果……你懂的。

所以,庞大的行政系统实际上绑架了华夏国的经济!

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体制官僚,你的选择就是动用一切手段拼命做经济增量——不论代价是货币超发还是资源与环境的透支;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总理——让机构减肥,让华夏国经济发展更健康就是你回避不了的问题。

那么,你能让机构减肥吗?

你点燃一支烟,陷入沉思。

机构改革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撇开政治因素不论,从技术层面你有一个原则,两种手术方案。一个原则就是中央本级人员不宜做大的削减。如果把官僚系统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中央就是脑袋,地方才是躯干与四肢。脑袋密布血管与神经,与核心要害盘根错节,稍微不慎就有生命危险。而躯干与四肢虽然也有血管神经与脑袋要害相连,但是脉络还是理得清楚的,这些部位减肥割肉——痛苦会有,但不至于危害生命。所以减肥只能在躯干与四肢上做文章,脑袋——先放一放。两种手术方案就是——横向切与纵向切。

其一,横向手术。按照华夏国宪法,管理层级分为4级——中央、省(直辖市)、县(区)、镇(乡)。实际上经过几十年膨胀,目前运作的行政系统已经变成6级——中央、省(直辖市)、地级市、县(区)、镇(乡)、村。这六级最适宜砍掉而不影响行政系统运行的就是地级市。但是全国不过30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即使将这些行政单位降为县级,以省直管县,顶多能裁减几十万个公务员——与全国1000万公务员队伍的基数相比,不过杯水车薪。效果有限,震荡却不小——想想要让几十万公务员下岗,要让几万厅级干部降为处级,十几万处级干部降为科级——这些人可不是一般老百姓,他们每个人的能量顶得上10个甚至100个老百姓——如果几千甚至上万下岗公务员到首都上访,估计首都所有部门什么事都别干了!

其二,纵向手术。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起起伏伏连绵数十年的大部制改革。所谓大部制改革,目的有两个——部门职能调整或者机构削减。实际上真正推动大部制改革时,最高领导没有不希望以职能调整为由头顺势进行机构削减。因为,这样做好处几乎是一目了然——中央部委机构削减了,地方各级配套部门也可以顺势削减,这样纵向切割,体制就能实现整体瘦身。但是……实际操作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你简单回顾一下大部制改革历史:

82年开始启动机构改革,中央部委从100个减为61个。

88年第二次调整,中央部委从45个减为41个。

88年后由于……的原因,中央部委不减反增,从41个强势反弹到86个。

92年强势领导在改革路线上全力一搏,大获成功,即使这样也只能将中央部委从86个削减到59个,尚未回复到88年前的水平。

强势领袖一去,大部制改革再次放缓。虽然后面几年中央部委数量有所减少,但那不过是经济体制重大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行政体制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98年你的前前任以抬棺材趟地雷阵的决心再次推动大部制改革,将41个部委削减到29个——这是大部制改革最后的大手术,却只干了一届而黯然下台。虽然他为体制做出堪称卓越的贡献,几乎一手为后面的黄金十年奠定了基础,但是因为做了大部制改革的减法,“积怨太多”在体制内并不受人待见。

然后,你的前任吸取教训,用“不折腾”来换取“和谐社会”,导致中央部委以“分税制”和“转移支付”的遗留政策为纽带形成势大根深的央级“诸侯”,号称“政令不出大明宫”,所以,29个中央部委一直保持到你上任之初。

盘点82年到你执政之初,整整三十年时间,表面上大部制改革好像取得很大进展,中央部委数量从高峰时100个削减到29个。但是,公务员队伍却不减反增,从200多万猛增到1000万!

是什么原因导致官僚系统急剧膨胀?

原因很简单,纵向切不下去!

按说中央部委合并成大部,地方相应部门就应该裁减。但是……地方部门根本裁不动!以农业为例,中央1982年将农业部、农垦部、国家水产总局合并设立农牧渔业部。1988年撤销农牧渔业部,成立农业部。地方呢?所有农业关联部门纹丝不动!省市县各级政府至今没有农业局的机构,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特点保留着粮食局、畜牧局、农机事业管理局、农村办公室、扶贫开发办公室等等好几个部门——上面婆婆合并成一个,下面原来是几个儿子现在依然是几个儿子!不管中央怎样做大部制改革的加减法,下面的部门总是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婆婆。当婆婆的能拒绝多几个儿子吗?当然不能!于是,几十年大部制改革更像一场作秀——中央部门加减调整弄得热闹,下面依然还是那些衙门,只有增加没有减少!

那么,地方部门为什么难以裁减?固然这样大的动作阻力太大,没有相当权威的政治强人根本无法推动;另一方面,中央部委这些可以让“政令不出大明宫”的婆婆何尝不愿意地方各级机构保持现状——当官的谁不愿意多几个下属?谁愿意去做砸人饭碗的苦差?苦的只是纳税人——不管怎么拼命干,大部分经济增量都被权力部门以各种名目的税、费拿走了。

所以,华夏国的行政机构是一个奇葩的体制,发号施令的中央层面光鲜严整,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没什么不同;实际运行的省市县各级机构——几乎完整的保留了计划经济全套班子,以计划经济的机构设置来管理着一个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行的经济体——借用一句很俗气的话——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严重不匹配。这种体制是导致华夏国经济结构畸形扭曲的根源!

你上任之初,借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势头也不过将29个中央部委勉强压缩成25个,动作最大的不过借铁道部高层几乎被一锅端的机会,裁撤了铁道部。地方上更是一个部门都动不了。

机构改革推动不了,你能做什么——简化审批?负面清单?全他妈隔靴捎痒!让权力不再任性——可能吗?你苦笑。

或者,总统推动的反腐运动是一个机构改革的契机?雷厉风行的反腐运动让三公消费大幅度减少,让官员惶惶不安——甚至很多官员公开私下的表示,现在做官没意思,还不如下海去经商——这些的官场氛围难道不正是削减机构与人员最好的时机?

最好的时机?

你悚然一惊,不!现在恰恰不是机构改革的时机!

这个主题非常不好写,原因你懂的,但却是宏观治理回避不了的主题,我写了三次,停笔三次,删掉又重新写三次,大致也只能写成这样了,希望十四能完善后面的部分。
谢谢大家热情的支持,没有你们估计早就撩开手不写了。



===================================

假如你是总理(十四)
袁浩713 发布于2015年4月1日 18:07

窗外风景如画。

你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如同一个雕塑。袅娜的烟雾翻卷舒展,将你的脸色映得阴晴不定。

政治就是平衡的艺术。大道至简,无论什么样的政治手段归结起来无非两种——做“加法”与做“减法”。成熟的政治家总是在不同的“加法”与“减法”中寻求一种平衡。所谓的政治强人无非是他能够用更少的“加法”平衡更多的“减法”。

平衡是结果也是目标。平衡才能稳定,失衡就是颠覆的危险。

没有政治人物能够只做“减法”就能维系平衡,哪怕……皇帝也不行!

历史上清季以降,体制内反腐力度最大的当属满清雍正时代。雍正御下刻薄寡恩,是著名的抄家皇帝。其任上不仅推行的反腐运动让官员心惊肉跳,还首创停轿接待制度(任何官员出行遇到有人拦轿喊冤,一律停轿接待,不得推延拖沓——华夏国上访户哭晕在厕所),并制定火耗充公制度,堵住这个官员贪腐最大的陋规(所谓火耗,就是百姓缴纳赋税时都是杂银,官府要将杂银回炉铸成规格统一的官银,这个过程的损耗就是火耗,火耗收取多少一般由各地官员自行规定——这为官员制造了极大的贪腐空间,有地方官员甚至规定缴纳一两纹银就得加收八分火耗!而雍正规定,所有地方官府收取的火耗一律归公)。

但是,雍正以皇帝权威也不能只做“减法”,在推出火耗充公制度时也得做“加法”——给官员加薪——增加养廉银名义的岗位津贴。这个养廉银十分丰厚,足以让大部分官员及其家属过上舒适的生活。举个例子,当时一个道台——大致相当于华夏国厅级干部——一年养廉银就有3000两——相当于现在200万华夏币!

你的前任由于弱势“不折腾”,执政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十年任期让官员骄淫奢侈,气焰滔天,官民矛盾尖锐对立,群体事件此起彼伏。总统上任以反腐为破局之道。缇骑四出,各路老虎纷纷落马。官员屏息束手,官场惶惶不安——这就是机构改革最好的时机?

你冷笑。现在恰恰是最不应该在体制做大动作的时刻!

原因很简单,总统与你执政一直在做“减法”!

反腐是减法!

压缩三公消费是减法!

放权、取消审批是减法!

养老制度双轨制并轨还是减法!

一系列减法已经让体制的平衡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体制内外矛盾异常尖锐,如果现在再推行机构削减的大动作,很难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到时候可能就有不忍言之事!

所以,要推进机构改革必须先做“加法”!

怎么做“加法”?

比如,让经济企稳,而且重新回到较高增长的轨道。经济稳定,天下就乱不起来!乱臣贼子也就没有作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经济有足够的增量,财政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赎买裁减的官员。

赎买?是的,必须是赎买。机构裁减没有赎买做减震器是无法想象的。当年国企职工下岗还要三瓜两枣的给个几万块来“买断工龄”,体制内裁减只有付出更大的代价才有可能减小官员下岗的震荡。

按照现在体制内退休标准买下社保与医保是必须的,然后再按照级别与工龄给予一笔资金作为补偿——这是对普通公务员,有一定级别的官员甚至可能要保留当前待遇到终老——至少也把行政办公开支省下来了。

这么算起来,削减一个公务员或者官员没有几十万根本打不住。如果1000万公务员削减200万——财政上至少要准备5000——6000亿资金。

撇开当前的经济形势不论,就算是财政现在也拿不出这笔巨资。看看最宽裕的中央财政今年的预算报告。去年收入大致7万亿,预算支出就是8万亿,预算赤字占GDP2.3%——就这样财长还强调赤字很可能达到2.7%——国际公认的财政预算赤字安全线是3%,你和财政小心翼翼把赤字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否则——国际上又要下调华夏国的信用等级。那将是对华夏币国际化、对外贸易与金融的重大打击。

所以,当前不论政治经济形势还是财政原因都不允许对体制做大的调整。你必须继续背负沉重的体制包袱重复前任的老路——“保增长”——做足够的经济增量来维系体制的基本运转,甚至路径都是一样——用房地产拉动经济。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你苦笑着取下眼镜,用手指揉着发胀的眼眶。

不论一带一路还是小微企业创业——所有好的预期都在未来,而当下你面临的都是矛盾与困难——能做“加法”的地方屈指可数,需要做“减法”的地方却到处都是……你却只能坚持先打完这幅烂牌,期待下一轮能拿手好牌。

电话铃声响起,尖锐而急促。

你抓起电话,听筒里的声音充满焦灼:“总理,医改试点不大顺利……”

你心里一沉:“怎么了?”

“试点城市——渝州出事了……”

 

 机构改革只能写成这样了,再多就要喝茶了。即使这样也不敢保证能存活多久,点赞打赏什么的请先保存。

谢谢大家



===================================

假如你是总理(十五)
2015年4月3日 16:14 阅读 9790

很快,关于渝州医改试点引发的群体事件报告送上你的案头。

事件经过很简单:大概有数百名尿毒病患者与家属在渝州医改试点几天后突然堵塞了渝州市政府附近的交通,引发全城关注。由于医改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这个事件很快通过自媒体快速扩散,成为全国性的热点话题。

“愚蠢!”你拍案而起。一个酝酿数年精心设计的医改方案居然因为技术性失误而走到改革者意图的反面,让你痛心疾首又怒不可抑。

医改!医改!你咀嚼着这个名词如同含着一颗苦涩的橄榄,数十年曲折复杂的医改历程如电影般在你脑海里一幕幕回放……

华夏国执政之初实行高积累低工资制。基本模式大致是这样,假如一个工人的工资应该是100,那么实际工资只发30——顶多能满足工人基本的生活开支。另外70国家收走——但也不是全部拿走,其中还要拿出30以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福利分房的名义回馈职工。另外40国家就投入到发展经济中——工业基础建设、产业布局等等。

这种理想国的计划经济模式执行数十年后执政者发现已经难以为继。原因很简单,因为决策失误或者其他政治的原因——国家拿走那70已经折腾得精光,财政没有任何积累,无法继续为老百姓提供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福利分房。

没办法,你的前前任就做了第一个“恶人”——以市场化“改革”的名义——总得有张遮羞布是不——推行医疗市场化、教育市场化、住房市场化。后两化暂且不论,啥叫医疗市场化?就是除了体制内以及极少部分老职工,其它老百姓看病一律自费。更绝的是,对医院也一刀切——除了妇幼保健院以及卫生院,其它普通医院财政第一年按照过去拨款30%补贴,第二年开始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一分钱也不给了!

财政耍流氓,老百姓就苦也。

医疗产业化政策与老百姓看病的“刚性需求”促进了华夏国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一方面医疗产业关联方富得流油;另一方面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民怨沸腾,让执政者压力也很大。

你的前任也试图弥补医疗产业化对老百姓的伤痛——通过财政对医保的增加投入——逐步开大医保对人群受众面,逐步扩大医保对病种的覆盖范围。但是,有限的财政增加幅度怎么可能赶上医疗产业“蓬勃发展”速度?

假设某一年医疗产业总产出是10,医保覆盖2,老百姓支出8;就算财政第二年增加10%投入医保,但是由于产业化以后利益集团寻求更大收益的本能,第二年医疗产业的总产出已经变成12,虽然医保增加到2.2,但是老百姓的支出却从8变成9.8——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具体表现就是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老百姓怎么不怨声载道?

好吧,你的前任不得不考虑要对医疗产业进行改革。

怎么改革?

你的前任首先对医疗产业链条进行梳理。这个链条上关联方主要有四部分——医院、医护人员、药贩子(药品经销商)、医药厂家。这四部分通过药品链条连接在一起,通过药品价格虚高来实现利益收割。那么,这四方应该动哪一块的利益呢?

医药厂家不能动,医药厂家赚取的是合理利润,任何药品与器械实际出厂价并不高。医院?好像也不好动,医院要养活医护人员,要引进设备,要扩大基础设施——财政不给医院拨款,总不能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嘛。医护人员?更不能动,那么,好像……只剩下药品经销商了!就是他们了!这些“万恶”的药贩子,虚高药价,钻营医院,引诱医生开大处方——活脱脱就是罪恶之源嘛,不向他们挥刀向谁挥刀?

于是,药品招标制度顺理成章摆上了台面——由政府管理部门成为一个招标平台,所有的药品必须经过这个平台公开比价后才能进入医院,医院也只能通过这个平台才能采购药品!当然,同类药品必须是最低价!

这个模式设计基于这样的思路:用公开招标挤出药品虚高的水分,用政府平台替代药贩子——很完美的思路是不是?要将药贩子赶尽杀绝有木有?

但是,然而,改革方案设计者忽略了,药品价格虚高这个利益体系的分配结构——假设药品从出厂价到零售价加价幅度是10,医院要拿走6,医生是2,万恶的药贩子拿走的只有2——政府要打压药价,最受伤的是医院。

所以,药贩子根本不用出面,医院第一个跳出来叫苦。

“领导,改革咱们支持。但是这样干不行啊。所有的医院都是靠以药养医,你把药品价格降下去——医生工资奖金谁来发?引进医疗设备谁出钱?扩建医院大楼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你光降药价,那我们医院不如关门好了……”

领导:“呃……”

医院察言观色,抛出自己的方案:“领导,咱们也不让你为难,既然上级要搞药品招标制度,我们也执行。但是,先说好,你们平台不能太较真,太较真就不好了……”

领导:“呃……嗯,这个今天天气不错,哈哈……”

于是在一种默契的氛围里,政府药品招标平台就流于形式——主要药品招标价要照顾医院的感受,当然要定高一点;为了装点改革的门面,部分药品形式上也要降低价格——药贩子心领神会,立刻将这些降价的药品退回厂家,换个名称与包装重新入市,医院也不含糊,低价药品一律不采购,只采购高价药……

第一次医改失败!

……医疗产业继续“蓬勃发展”,总产出从12变成14,而医保才艰难的涨到2.5,老百姓支出从9.8变成11.5——看病越来越贵了!民怨再次沸腾。

管理层不得不再次考虑医改。

既然药品虚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管不住,那把大处方管住行不行?不管有1000条理由也不能让患者过度消费药品!这已经不是一个利益问题,而是一个基本的医疗道德问题!

大领导拍了桌子……

卫生部门立刻下了严令——各个医院严禁给患者开大处方,医疗管理部门将不定期抽查执行情况,发现违规将严办!

医院立刻召集医生开会讨论办法。

不开大处方?那医院的收入将减少——新建住院部大楼贷款怎么还?设备更换怎么办?还有医生的奖金是不是要下降——那就留不住人了!所以,上有政策下也有对策——你不准过度用药,我就……过度检查!

于是,大部分患者一到医院立刻就接到一大堆检查单子——验血、验尿、验屎,胸片、彩超、CT……虽然有些病一眼就可以诊断,但是医生一定会本着“负责”的态度让你多做几项检查。住院部病人更不用说,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轻松弄出几千元检查费出来。

是这些医生黑了良心?医生也很无奈——院里给每个医生都下达了检查费用指标,指标与奖金挂钩,完不成奖金要扣,甚至要下岗……

第二次医改再次失败!

你上任之初,正酝酿着第三次医改。你雄心勃勃,提出了新的思路……

你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极品的龙井清香扑鼻,茶水已经滑过喉际,茶香还在舌尖盘旋,若有若无若无若有,你闭上眼睛任由茶香涤荡你疲惫的神经……

你的思路很简单——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问题要直指核心——过度用药也好,过度检查也罢,开单子的笔掌握在医生手里——医生开大单子的动力在于其收入与药品或者检查费挂钩,经济问题不能用行政方式解决——只要提高医生的待遇,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老百姓在医疗上过度消费的问题。

于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方案浮出水面。其一,想办法大幅度提高财政对医保的补贴——你接任时财政对医保补贴不过240元,你用三年时间将这个数字涨到380元,加上居民参保费用适当提高,在今年医保就可以覆盖全国十几亿人群以及绝大部分病种。其二,对检查费用挥刀——强制降低检查费收费标准,同时提高门诊与治疗手术费收费标准——检查费是医院的进账,而门诊与治疗手术费主要是医生的收益——你的思路是压缩医院的收益来提高医生的收入,让医生收入与药品脱钩,最后达到降低老百姓在药品上开支的目的。

按照方案设计,未来这个医疗产业的算术题是这样——假设医疗产业目前总产值是14.通过提高医生的收益将药品经销环节收益从2压缩到0.5(不可能一点也不留下),然后将医院5的收益压缩到4,总共节约2.5,其中0.5补贴医生,整个医疗产业支出缩小到12。财政补贴从2.5增加到4,那么居民总支出变成8!过去居民在医疗支出是11.8,现在变到8——这是一个多好的德政啊!

这个方案前景是如此美好,所以,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信心十足的写道:“破除以药养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然后,你精心挑选了渝州作为首个医改试点城市。由这个西部内陆城市制定具体的医改方案。

然而,本次医改试点方案在酝酿讨论时依然受到医院的强烈质疑。

“领导,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什么意思?”

“我们制定的原则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增减平衡。”

“那些项目升?那些项目降呢?”

“呃,原则上是检查、检验类项目费用要降;而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类项目费用可以增加,但是手术耗材类使用要严格控制。”

“明白了,就是压缩医院的收入给医生是吧。”

“呃,你们要顾全大局,这个医改涉及千家万户,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牺牲你们的利益,只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药品的过度使用……(此处省略10000字)”

“领导,要提高医生收入很简单嘛,你们下个文,直接要求医生工资翻倍不就完了吗?何必弯弯绕搞得如此复杂,这不是脱了裤子打屁多此一举?”

“你们不要有情绪,医改的总体原则是大领导亲自制定的……(此处省略10000字)”

“领导,医改我们支持。只不过医生大部分奖金是与医院效益挂钩的,就算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类项目费用让一线医生在这一块收入高一点,但是检查费用降低,医院效益下降,医生其它大部分奖金要下降——一增一减,医生收入实际还是没有提高啊。”

“呃,这个……”

“领导,要不这样,我们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增减平衡的原则,先拿 个方案出来,您再来修改?”

“好吧。”

很快,一份医改方案新鲜出炉。该方案对六大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了调整,其中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分别降低了25%、25%,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类项目费用分别提高了30%、30%、13%、13%。并对耗材使用设置了严格的门槛,凡是可用可不用耗材一律禁止使用。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增减平衡的方案。实际上,这是一个维护医院利益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医生收入的方案。

首先是项目。费用“减”的项目只有1000多个,而费用“增”的项目却高达5000多个。

其次,在具体项目增的幅度上另有玄机。比如,使用频次少的项目,“增”的幅度就较小,而使用频次高的项目,“增”的幅度就较大。比较典型的就是血液透析费用调整的幅度就很大。

如果推演这个方案——普通患者费用基本没什么变化,手术患者费用降低,而长期慢性病患者费用将大幅度上升。

所以,这个所谓结构性费用增减,“总体平衡”的医改方案具体到不同的患者实际上严重失衡——部分患者的负担是在降低,但是另一部分患者的负担却更加沉重!如果这是一个技术失误,那么就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技术失误——官员一般考虑问题着眼于“宏观”而忽略个体。而在医改这样特殊而敏感的领域,个体的感受恰恰足以决定改革的成败。

撇开技术失误不论,医改面临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也确实难办——要打压药贩子,医院却受伤更大,欲压制医院又恐伤了医生——政府空有强权却束手无策。说起来在政治格局中药贩子连个跑龙套的都算不上,但是几次医改发力,不但药贩子一根汗毛都动不了,改革者反倒被千夫所指,狼狈不堪。几届改革者基本哭晕在厕所——这他妈找谁说理去?

即使没有官僚主义的技术失误,本次医改也注定不会成功。因为……改革者在改革方案设计时都心照不宣的回避一个问题——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迷信政府权威加上投机心理,仓促推出自以为成熟完美的方案,结果撞得头破血流……

3月24日,渝州开始试行新医改方案。

在某方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官员选择某医院手术类这一增加费用项目作为观察样本。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

该医院23日(改革前)手术总量92台,手术各种费用总计58万(其中材料费32万)。3月26日手术总量103台,手术总费用53万——手术总量增加,费用反倒降下来,何也?因为后者只有材料费6万!

形势一片大好,官员弹冠相庆……

没有一点征兆,3月31日,几百个血液透析患者走上街头,他们拉出的条幅刺痛了大部分市民的神经:

“我是尿毒症患者,请求安乐死!”

事态失控,形势急转而下……

 

 

按:本篇是我写作总理系列死掉脑细胞最多的一篇,但也自以为是所有关于医改的报道中把医改脉络梳理得最清晰的一篇。本来打算一篇完结,但是已经4000多字了,实在无法写完,但是基本上把大的脉络交代清楚了。那么后面的悬念是,什么才是正确的医改思路,几届改革者究竟有意忽略了什么问题 ,管理层怎么收拾残局,他们会调整思路吗?如果会,调整思路的逻辑在哪里?最后,医改什么时候才有可能成功?

敬请期待假如你是总理之十六

谢谢大家支持。



===================================

假如你是总理(十六)
2015年4月11日 16:46 阅读 6196

你铁青着脸接听电话,电话那头的下属在小心翼翼汇报:

“……这次渝州事件由于基层工作不扎实、调研还不够细致,对特殊病人的承担能力估计不足……”

“别扯这些了,”你毫不客气打断下属的汇报:“说说准备怎么善后?”

“这个……经过紧急磋商,大家的意见是——暂停试点医改政策……”

“暂停?”你鼻子哼了一句,连声质问:“全国眼睛都盯着这次医改试点,老百姓一闹你们就退回起点,政府公信力何在?以后医保改革怎么推进?嗯?”

这一声嗯带着极大的威压,电话那头的声音都不利索了

“这个这个……总理,如果渝州现在强行执行医改政策就怕引起更大的群体事件……”

“我什么时候说了要强行执行这个你们自己都认为还不够细致的医改政策?”你的怒气更盛:“我问你们除了暂停还有没有其它的预案!”

“其它的预案?这个这个……当然有,地方上有人就提出,能不能让医保扩大覆盖范围,财政上再想点办法,将特殊病种尽量覆盖……”

“医保扩大覆盖范围?”你冷笑:“渝州财政很有钱嘛,他们测算过要增加多少投入吗?他们有这个能力解决这块资金吗?”

“渝州财政当然没有这个能力,他们的意思是——中央财政能不能加大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没有这个预算!即使有也不可能给!谁拉的屎谁自己去擦干净屁股!”你啪挂掉电话。

你站起来,在房间内急促的来回踱步。荒唐!什么问题都往上头推,要钱,要政策——基层政府是麻烦的解决者而不是制造者!中央也不是万能的!医保涉及全国千家万户,牵一发动全身。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笑话!能扩大还用你们来提议?自己执政以来花了很大力气才不过将医保的政府补贴从240元增加到380元——这还是各级财政共同承担的结果——基本上是发达地区中央补贴少一点,中西部地区中央补贴多一点。如果今天给渝州开一个口子——增加中央财政对医保的投入,那就意味着给全国开了一个口子——这会给中央财政捅出一个大窟窿!

那么,中央财政还有余力补上这个窟窿吗?

不能!你断然否定。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里已经安排了占GDP2.3%的赤字,财长还放话,实际赤字可能要到2.7%——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有一些开支虽然没有进入预算报告,但是很可能要发生的。如果你要把财政赤字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3%以下,那么给你留下的余地不过0.3%,换算成数字不过1500亿多一点——这就是你一个大国总理应对全年各种突发事件的全部机动资金!这么一点钱就是全部填进去,也填不满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这个黑洞。

你曾经在舆情报告中看到一个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神观点——只要1600亿,华夏国就可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这样拙劣的谣言居然能流转甚广让你百思不得其解。1600亿?摊到十几亿国民头上每人不过百来元——也就几盒药钱!这就能实现免费医疗?

要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医疗福利,远不是医保扩容这么简单——这意味着投入更充沛的研究费用,建设更多的医疗设施,购买更多的医疗设备,培养与培训更多的医疗技术人员……别说是免费医疗,就是达到东洋国的医疗福利标准,财政每年没有3万亿以上的投入根本实现不了!

3万亿?你苦笑着摇摇头,财政上要拿出这么一笔巨款——先得把目前公务员队伍削减一半!

因为要供养庞大的官僚系统,目前国家财政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占GDP仅仅为可怜的1.7%,而东洋国是8%,花旗国达到16%!这么一点可怜的资金绝大部分都花在医保补贴上。至于医院与医生的费用——实际上都是靠虚高的药价来供养。

所以,几届所谓的医改实际上都是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下企图以政府的权威强行压缩药品经销环节的利润。但是,由于药品经销商的利益与医院医生紧密捆绑在一起——甚至药贩子在虚高药价中分配的利润远远低于医院与医生的获得——导致打压药价最受伤的反而是医院与医生——如同化疗一样,你希望通过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但是杀一个癌细胞连带的要杀死更多的好细胞——结果癌细胞扩散还没控制住,人体已经抗不住了!

本次医改为什么精心选择渝州作为试点城市?原因很简单,渝州改革基础最好——6年前,渝州政府就提出“健康渝州”的口号。而在随后几年时间里渝州政府扎扎实实做里大量工作——包括医保全市全覆盖、社区免费体检、社区医院与公共医院环境的改善、药品降价、全科医生的培养等等成就有目共睹。

如果渝州医改取得成功——治疗手术费能够大幅度提高,成为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下一步就可以开展医生多点执业,就可以大规模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系统参与竞争,这样政府就可以放开对药品的管制——当医生的主要收入靠诊断、治疗、手术费用时,就破除了医生对药品的依赖,加上社会资本进入的竞争,即使放开对药价的管制(实际上政府通过药品招标平台管制药价不但效果有限,而且成本很高,比如规定医院只能通过国有医药公司配送药物,仅此一项国有医药公司就硬生生从药品销售总额中拿走7%),可以想象药品价格将不升反降!老百姓的负担反而降低。如果实现这样的远景,你就成功用最小的财政投入撬动了整个医改大盘,你就造福于千家万户,成为最成功的总理!

前景是如此激动人心,让你充满乐观的情绪。虽然医改试点还没启动,但是你已经迫不及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取消绝大多数药品政府定价,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公立医疗改革试点……

但是……所有的美好愿望在3月31日被一群血液透析患者击碎——医改再次搁浅。

虽然你在电话中放出狠话——谁拉的屎谁自己去擦干净屁股!是的,渝州事件怎么善后你可以不管,但是,医改下一步怎么走——作为总理还必须得由你决定。

怎么办?你眉头紧皱苦苦思索。

存量改革是最艰难的。医改实际上就是增量(财政补贴)不足的背景下对医疗产业利益关联方的存量改革。这样的改革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期望一步到位毕全功于一役就是冒进,就会有让改革这艘轮船触礁的危险。你回顾本次医改的全过程后不得不承认——本次医改步子迈得太大了!结果不仅没能跨到希望的彼岸,反而……扯到蛋了!即使大方向是逐步减少检查费,提高治疗手术费用也应该缓慢小幅的调整——用“温水煮青蛙”的模式来减少改革带来的阵痛。至少用3年——不!5年左右的时间将检查费与治疗费用逐步调整到合理位置——这才是老成谋国之道!

你点燃一支烟,思路渐渐清晰,是的,医改不能停止!但是必须缓进而不是急进,但是大方向不能变!缓进才能将阵痛降到更低,缓进才能给公共财政更多的时间去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缓进也会有一些绕不开的障碍——比如医改无法覆盖的特殊病种,比如血液透析这样耗费巨大的病种,可以想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财政补贴的医保都不可能覆盖。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希望工程”模式——让慈善事业扩大对这个领域的救助。

你用铅笔在日历上写下:明日在国务院办公会上增加一项议程,支持慈善事业对特殊病种的救助。你放下铅笔苦笑着摇摇头,聊胜于无吧,但总算是给了这些患者一线希望——人不是为希望而活着吗?

还是财政太紧张了啊!你感慨,如果财政宽裕一点,就可以增加对医保对补贴,甚至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院系统对直接拨款,医改就能推进得更快,就能更早实现你心里的美好蓝图。但是,没钱!这一切不过是理想罢了。

其实……作为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理,弄钱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

让央行开动印钞机!

只要央行开动印钞机,医改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医改不仅可以直接跨过缓慢阵痛的过程,一跃而达到美好的彼岸!众口称赞,万人感佩——你就是万家生佛!

要印吗?桌子上的红色电话机忽然充满魔鬼般的诱惑力……

不!你拍案而起。

 

下一章需要过渡,谈两届管理者执政思路差异。十八上大菜,作为假如你是总理系列第一季收官之篇。

求赏!

 


===================================

假如你是总理(十七)
2015年4月13日 01:43 阅读 7210

你抓起桌子上的茶杯,仰头一大口茶水倒下去。滚烫的茶水让你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好半天才平息下来。

你摘下眼镜,掏出眼镜布慢慢的擦去镜片上面的水渍。你戴上眼镜,眼前的景物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总理,你天天告诫基层官员要管住自己爱在市场上乱摸的手,那么,你自己能不能管住印钞的手呢?一个十几亿大国的当家人,每天面对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其实要解决也很简单——印钞!你一个电话就可以从央行弄来几千亿,几万亿资金,有钱,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你冷冷一笑——我不是XXX!

私下里你其实对前任颇有诟病。作为管理者有不同的执政理念很正常,但是,越是上位者越不能犯低级错误!

条条管得紧,块块放得松!这是你对前任的评价。

所谓“条条”就是专项资金管理——比如社保基金、公积金、教育基金、外汇储备等等。单就这些专项资金而言,管的严一点倒是无可厚非——毕竟这些专项资金涉及民生。但是,当经济遇到困难,需要政府投资拉动的时候——为什么不首先用好这些存量资金,非要在“块块”(印钞)上放水呢?

比如一个家庭,有几十万存款。是的,这些存款都规划了用途——买房、小孩读书等等。当时,当这个家庭遇到困难急需资金时,难道就因为这些存款规划了未来的用途而不动,偏偏要出去借高利贷?难道高利贷的利息不是由家庭来承担?

愚蠢!

印钞固然是对国民的掠夺,同样,印钞也是对这些专项资金最大的不负责任!

以社保资金为例。为什么社保资金缺口压力这么大?人口红利拐点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人口红利的拐点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如果没有决策失误,社保基金完全有相当长的时间来调整应对。但是,由于过去超发货币太严重,让货币购买力大幅度下降,为了让退休老人的养老金保证基本的生活——国家不得不连续十一年上调养老金标准。连续11年每年上调10%!这么复利叠加让养老金支出比过去增长了好几倍!这实际已经成为社保基金最大的负担!2012年养老金决算还有1079亿的盈余,2013年盈余就剧降到300亿,2014年不用看就是负数。

这就是为什么延迟退休必须迅速实施最直接的原因!

社保基金缺口太大,政府又不能点石成金——最后还不是转嫁到企业与个人头上。现在企业社保缴费率华夏国全球最高,根子就在这里!

为什么你上任就提出“去杠杆化”?原因就是你对“块块放得松”的危害简直深恶痛绝!所以,你上任就将过去M2年18%的增速强行压到13%。这当然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社会融资成本大幅度增加,是拖累现在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但,这并没有影响你收紧“块块”的决心。

虽然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外界普遍认为你将大幅度“放水”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来,M2增速居然变成12%——比去年还低1个点!让无数眼镜跌成碎片。

是你为了自己的颜面而任性胡为吗?

不!你自然有底气所在。

在你的桌子上有一份报告,就是对趴在政府财政账户上存量资金的摸底调查。数据之大简直亮瞎了你的眼睛:

住房公积金余额:6万亿。

社保基金余额:1.5万亿。

各级政府财政的存量资金:4.5万亿。

三项叠加就是12万亿!

整整12万亿还没动用,印毛线个钞啊!

所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你的思路与前任迥然不同——管住“块块”,用活“条条”——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管住增量,盘活存量!

你连续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给住房公积金使用松绑!

给社保基金使用松绑!

至于政府存量资金,你将各级政府教育附加等11项专项资金纳入一般财政预算——说白一点,就是这些资金不再是专款专用,而是可以统筹安排。

那么,因为利率市场化与去杠杆化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怎么办?

当全华夏的经济学家都预测你将再次开闸放水时,你却另辟蹊径。

既然银行融资成本高,那么,就启动一个融资成本低的市场……

这就是股市。

从去年下半年突然变得红火的股市从你的角度无非两层用意——其一,稳定资本市场基本盘,防止因为房市低迷而退出的资金进入储蓄市场甚至是消费市场;其二,就是让被高额的融资成本压得喘不过气的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成本低廉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资金。

华夏国的股市太可爱了,简直就是你手中的万能钥匙——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股市来解决;国企亏损的问题股市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过高还是通过证券化——股市来解决;甚至连房地产按揭贷款都可以通过金融资产证券化——股市来解决。这么一个寄托着管理层无数希望的资本市场怎么会不大涨?怎么可能不大涨?

至此,你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亮出了“稳增长”的三张底牌:

盘活存量资金作为政府投资的主力。

启动股市来降低为龙头企业提供低廉而充沛的资金。

启动房市来拉动消费。

只是……除了没有大规模印钞,你“稳增长”的手段还是股市+房市,好像……于前任没有什么区别,这算不算穿新鞋走老路?

当然不是!

你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

目前的手段不过是权宜之计,你胸有丘壑,在谋划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你抬起头,凝视着墙上的华夏地图。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地图上华夏国各个板块被密如蛛网的线路所覆盖:四纵、四横、三大城市经济圈客运系统……

这是华夏国高铁规划图!

呵,高铁!总理的最爱,没有之一……



===================================


假如你是总理(十八)
2015年4月15日 23:48 阅读 9009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村长都懂的道理。

城市要上台阶,必须发展轨道交通——这是市长都懂的道理。

要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让华夏国各个板块更好的融合,就必须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这是一个称职的总理都应该懂的道理。

虽然你与前任执政理念差异很大,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特别是高铁建设上,你们空前一致——尽最大努力加快高铁的建设步伐。

这是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一个城市,从鸟瞰的视角我们会发现,地铁如同这个城市的动脉,它快捷高效的输送人流,让城市各个板块焕发生机。

然后我们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从鸟瞰的视角观察华夏国,高铁象什么?好像……对!就是城市之间的地铁!它串联起一个个城市,形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它如同蛛网般向各个区域板块扩散,将华夏国变成一个……放大版的城市!

现代交通已经从过去的空间概念变成现在的时间概念。空间有多大对于交通已经变得次要——花费多少时间才是关键!有了高铁覆盖,华夏国——这个放大版的“城市”的直径——不过4小时而已!

4小时“城市圈”!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概念!

现实的结果更令人振奋。武广高铁通车不过4年,不仅为中部板块的腾飞释放了数以亿计的货运能力,而且快速形成大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并与珠三角经济圈互动融合,让整个中部板块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光两湖旅游人次就突破4亿……

这还只是一条高铁线路!

如果华夏国完成四纵、四横、三大城市经济圈客运系统等全国高铁建设,其前景,想想都要醉了……

感谢铁道部数十万职工的努力,感谢……你迟疑了一下,长长叹了口气。那个落马的前铁道部部长贪腐固然骇人听闻,民愤极大;但是,他对华夏国高铁的贡献却堪称卓越!在他的领导下,华夏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腾飞!在这个意义上他就是华夏国高铁的天使,只是,在私人品行方面,这个“天使”却是一个贪婪的魔鬼。

80年代初,华夏国为开放制定了“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这个策略带动了华夏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然而,华夏国的制造业大都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真正掌握这个星球顶尖技术的行业并不多。以汽车行业为例。华夏开放了市场,引进了花旗、东洋、日耳曼等国家优秀的汽车企业,几十年后,在华夏国街上看得到的中高端汽车依然还是这些国家的品牌,华夏国自主研发的汽车基本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如果说汽车行业是“市场换技术”的滑铁卢,那么,高铁就是“市场换技术”最辉煌的奥斯特里茨战役!

在那个天使与魔鬼集于一身的前铁道部部长的领导下,短短十几年时间,华夏国高铁拥有了这个星球最顶尖的技术,培养了一批顶尖的人才,并实现了从铁轨到车体等生产的90%以上的国产化。只有在这个领域,华夏国才能自豪的说一句——“人无我有,人有我快!”,高铁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技术支撑,还成为华夏国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话说华夏国发展高铁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种条件好像是为华夏国量身定做:

幅员广阔地大物博——玩高铁没有大投入是无法想象的,这个大投入只能通过大市场来平衡成本。对此,东洋国与日耳曼帝国表示很无奈。

中央政府很有钱——高铁需要巨额的资金需要漫长的周期来收回成本——好吧,简单的说,玩高铁不仅要有钱,而且还有前期只计算“政治账”的可能性,前者北极熊很无奈,后者花旗国表示很羡慕……

中央政府有强大的权威,这种权威足以碾压地方不同意见,足以压制民意——一大波发达国家元首只能哭晕在厕所……

所以,高铁顺理成章成为华夏国总理的最爱,没有之一。

虽然你曾经公开放言——作为总理,你愿意为互联网+,为电商代言,但是……几年前你已经不声不响成为华夏高铁的代言人,成为著名的“高铁超级推销员”,去年一年就在国际上拿回几百亿花旗币的订单……

高铁是大战略,这个战略还不仅仅局限于高铁本身……

让我们再次以鸟瞰的视角观察华夏国的经济棋局。

你的前任实际上给你留下的是一个经济烂摊子。你上任之初,三驾马车的内生动力实际上基本熄火:

出口——近10年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花光了加入星球贸易体系的红利,华夏币的持续升值加上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让出口继续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加上花旗国主导的TPP、TIPP的外部围剿让出口形势异常严峻。

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低,产业投资又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消费——民居消费长期低迷,消费主力已经升级到房产+汽车,继续升级已经很难;反腐又给公务消费以致命一击,总体消费实际在下降。

怎么办?

你与你的同事们拿出一套崭新的思路。

用“一带一路”战略为出口破局,东方投资银行吸引数十个国家参与让这个战略开局大捷。

国内你以“信息化”为核心,带动信息消费与产业升级。“互联网+经济”大热就是市场充分认同了这个战略。然而,仅仅靠信息消费甚至是未来“工业4.0”很难拖动华夏国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信息化”……好像还差点什么支撑……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经济?无非是更多的信息交换满足更多的需求实现更多的消费——好吧,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就是要落地!不“落地”,互联网经济就是个P!所以,任何成功的互联网大佬前提都是要有强大的物流作为支撑!

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媒介可以解读为用互联网思维带动传统产业转型,但是,在你的心中,只有一个答案!

你用铅笔在纸上写下:

互联网+高铁!

呵,

多么了不起的跨界整合!

多么震撼人心的创新思路!

多么意义深远的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互联网让十几亿国民实现信息充分交流,高铁将全国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紧密相连——互联网+高铁!你就将这个国家史无前例的打造成……用互联网的语言来描述:

一个崭新的O2O的经济体!

我靠!当全世界都在寻求产业升级途径时,你居然在谋划将整个经济体升级!

哈利路亚!无论如何只能赞美!

当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模式都升级成O2O的模式后,回头看看,现在的经济问题还是问题吗?

农业:白菜还会烂在地里?山货还会卖不出去?生鲜还会在运输中变质?如果只能想到这些问题就说明太缺乏想象力!更大的可能是——漠北与岭南享受同一批上市的荔枝;西域能够以冻货的价格吃上港口的海鲜……

工业:巨大的市场从很远变得很近,没有库存只有铺天盖地的订单,产业升级?不!让工业4.0来的更快一些吧!

第三产业:如果你能在一个城市立住脚,你就能占领全国市场!因为……国家已经变成一个“4小时城市圈”。

还需要强调扩大内需吗?2小时!只需要2小时,任何一个国民的足迹可以踏遍半个华夏,在线上更丰富的信息流支撑下——人们自由的投资、消费、旅游、度假、置业……当国民的世界变得很大,他们的生活是不是更精彩……消费?与高质量的生活相比还会是一个问题?

还在头疼区域发展不平衡?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与交通不便利!只要打通这个瓶颈——所有的板块就会象连通器的水位一样保持平衡!

还有民族问题,边患问题……更高的层面还有路权、海权……这一切在“互联网+高铁”战略下还会是一个问题?

所有这一切美好的设想……只要到2020年,华夏国将建成1.8万公里高铁,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加上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华夏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O2O的经济体!

让华夏国崩溃论见鬼去吧!

我们将在下一个十年再次腾飞!

旧次序即将打破,英特纳雄耐尔一定实现

你背着双手,静静的凝视着墙上那幅华夏高铁规划地图……恍惚之间,这个地图动了起来,信息波向天网一样笼罩着华夏大地,高铁路网象蜂群一样涌动,无数人流、货流在各个板块快速的穿梭……慢慢的,华夏国各个板块也开始抖动起来……边界在变淡、消融,板块之间在剧烈的碰撞……终于,华夏国各个板块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成为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你的脸上浮起一团酒醉般的红晕……做总理,真好!

谁说华夏民族的历史充满苦难?

谁说苦难不能孕育新生?

谁说新生不能创造奇迹?

你好,祖国!

你好,人民!

你好……明天!

 

《假如你是总理》第一季完

 

 

你一觉醒来,发现又变回了自己。回忆短短一个多月的穿越经历是不是酸甜苦辣五味具杂?每天都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危机与希望共存——那么,你想不想贿赂一下时空管理局,再次开启总理之旅?这一次你或许将面临更大更现实的困境——比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1季度GDP跌到7以下,房市330新政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股市虽然红火却让你倍感压力……社保——该死的社保,你1月份就公开承诺退休职工养老金上涨10%,结果到4月份还没有动静,问题出在那里?破局之道又在那里?

《假如你是总理》第二季什么时候拉开帷幕,请读者诸君一言而决!

谢谢大家支持。

 

按:争取明天在群里给大家开讲股市逻辑,请大家听课前最好再复习一下总理第一季内容,特别是总理算术题内容与好几处谈到股市的内容。



===================================


路过

雷人

握手
8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11 01:30 , Processed in 0.0642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