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2|回复: 0

[亲子] 孩子,你慢慢来——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7 2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当兴趣班成为“信仰”

每一年小升初,杭州的顶尖初中都会为争夺两三百名“最最优质的生源”而激战一番。

他们被称作“牛孩”。一位网名“牛爸”的家长为今年刚刚进入初一的这群新生建起了一个QQ群“杭州牛孩集中营”。顶尖的民办初中,某种程度上也是“集中营”。牛孩们来不及骄傲,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焦虑。

在“牛孩集中营”这个群里,记者偶然看到牛孩父母们的一段对话:

牛孩家长A:有没有经常带竞赛的并出成绩的数学老师推荐?电话号码多少?

牛孩家长B:同问

牛孩家长C:我也要,最好有韩剧《学习之神》里的那老师的效果。

这是典型的家长心声。不论孩子已经有多出色,家长们仍然期待神一般的培训班,神一般的辅导老师,孩子则象神一般地学习。一些家长在恐慌和焦虑中无从依赖,于是催生了一种共同的奇特信仰培训班。

在杭州有一位传得神乎其神的奥数徐老师。家长每天写博客记录自己孩子与徐老师亲密接触的过程,很多“孩子还没到年纪”的家长则每天等着看更新,为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被淘汰”捏着一把汗。

一名台北学生敏感地发现了大陆奇特的培训班文化。这名中国美院的学生对两地进行了比较:台湾没有那么多专为考试服务的画室,而大陆的学生把在画室学习当作人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考不上就完了。他疑惑地问:“画画不是兴趣吗?画画应该没有压力啊。”

大家都把兴趣班当成应试捷径的一个结果是,行情水涨船高,为了加分或者应试而学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回报。据了解,杭州一所小学,班主任曾让孩子们填兴趣特长,一个班50个孩子,35个孩子在学钢琴。老师不得不宣布说,弹钢琴不算特长,因为“会的人太多了”。

据了解,2012年杭州建兰中学招生,以特长生名义报名的学生就有三四百名,其中钢琴十级的学生就有60多个,而按照学校的招生计划,钢琴特长生只招收一两个。

问题是,经过如此惨烈厮杀进入民办中学的艺术特长生,很多人会在初中严峻的课业压力下,放弃艺术特长。

当兴趣班成了“信仰”,这些奇特的场景才能在各地上演:周末孩子在少年宫上一天的课,家长就在外面扎帐篷,孩子睡个午觉继续上课。幼儿园也不能幸免,四五岁的孩子下了课,家长在走廊上喂饭,这些还没有解决自主吃饭问题,晚上还要抱着奶瓶入睡的孩子,吃完饭要接着学习。

杭州市第二中学是当地重点高中的“第一梯队”,近年来挑战“轻负高效”教学,希望能“把时间空出来让孩子玩”,结果遭致家长集体反对。“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把时间利用起来给孩子补课?”校长叶翠微说。

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初中蒋锋也有类似苦恼,“我们这两年开始重点查违规补课,有天晚上十点多,有家长打进市长热线”12345“投诉,我以为哪里在违规补课了,结果家长要投诉的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真的很可怜。”长期关注幼儿教育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说。即便在看似离高考指挥棒十万八千里的学前阶段,家长们“很急,很疯,很可怕。”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这种病是我们整个社会焦虑的折射,政府是GDP导向的,教育是GDP导向的,所以大多数家长不能幸免,无法超脱。”

“另外一个原因,今天的家长对子女追求成功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败对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简单的就是说,输不起。再追究下去,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跟人才观、幸福观存在误区有密切关系。”

“我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很急,急着嫁人,急着找个稳定的工作,”在浙大新闻系就读的台湾学生李伶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说,“台湾的年轻人大多追求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再考虑安定下来。”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有一种理论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家长对孩子说,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怎么跟富二代拼,你怎么跟官二代拼,你根本拼不过。你唯一能拼的,就是你如果考进大学,你可能还有希望。

冯钢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结构开始逐渐固化了,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说一个社会所有能够向上流动的渠道只有一条,就是考大学,那么家长肯定都围着高考打转。

冯钢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的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传导蔓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别让孩子跑错了方向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王芳说,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论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在,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励志文章 www.lz13.cn)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

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浙大城市学院甚至尝试用中学模式和军事化教育方式来管理新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高中时代好比身上绑了10根绳子,不能一到了大学,就把这10根绳子一下全放了,这会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我们要尝试一根一根放。”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冯钢认为,眼下的教育文化除了违背成长规律、扼杀创造力,培养“木偶”,更糟糕的结果是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功利性。“家长总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读中学啊,是因为要读大学。于是读中学的全部意义都在于读大学,如果读不上大学,那这个读中学是没意义的。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要找到个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大学也白读了,于是你当下都没有意义。意义都在后边,最后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坟墓。”

冯钢说,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国内的名校争抢高分学生的时候,哈佛大学录取了一名宁夏的高考落榜生。这名孩子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社会组织和一个网站,进行一项他自己心目中的公益事业。哈佛录取他的理由是:我们需要的是改变世界的人。

是人,不是冬瓜

大关小学校长金英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剃头师傅在拿冬瓜练习剃头,剃完总是把刀子一下子戳到冬瓜上。他剃了五十个冬瓜以后终于开业了,迎来了第一个倒霉的顾客剃完了以后,也一下子把刀子插进去。

“我始终记得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冬瓜,是一个人。”

“正因为孩子是人,所以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全国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管理,最后是统一的评价,搞得不统一的孩子在同一张卷子下面比个高下,那样一来孩子的确只能恐慌。”

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田字格”课题。同样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用田字格书写和在白纸上书写,用田字格书写的孩子不仅认知效果低,而且对他们的唾液进行化验后表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显着下降,而应急激素水平明显上升这是一种扼杀创造力和认知力的激素。

浙师大心理系教授任俊说,这项研究说明一点,孩子是个人,不能当机器来教育。

2010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对区域内的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性测试,涉及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幸福感和焦虑,以及学习兴趣等。成绩领先全区的开元中学有1410名学生参加了测评。他们在情绪等方面的指标并不尽如人意:幸福感低于区平均水平,孤独感全区第2位,焦虑、抑郁倾向全区第1位。

“我遇到过一个家长,孩子只上半天幼儿园,下午就去上各种兴趣班,接受个别化教育了,一年花费数万元,”王芳说,“现在这个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来找我,说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当年鲁迅说救救孩子,我相信今天仍然需要救救孩子。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供父母摆布的木偶,他们是鲜活的生命。”鲁林岳说。

“救救孩子,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整个社会的成功取向改变,但是这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的孩子等得及吗?还有一个办法,家长自己的心态改变,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冯钢说。

“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于父母之外的完整个体,作为父母,才能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把一切不切实际的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不是私有财产。不是家长弥补人生缺憾的工具。”

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教育部门,甚至社会上所有一切跟孩子有关的机构,只要考虑过,这个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不一样的人,他的行为方式就会截然不同。在这种理念之下的孩子,他走上社会以后,也才能把别人当作人。

杭州清河中学校长陈飞说,如果能够基于这一点,孩子是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有自己感情的完整的个体,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摆正位置,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充其量是园丁。园丁的职责是呵护浇灌,助其成长,而不是预设未来,替孩子成长。家长也是一样。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其实把孩子的权利表述得很明确了。

事实上,不少家长和学校正试图为孩子“减速”。用清河中学校长陈飞的话来说,在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这些中坚阶层可以为孩子为抵挡多少,就抵挡多少。

在推行“过程性评价”改革的杭州市上城区,八成以上的小学在一至四年级均已推行期末免考制,个别学校正尝试将这一做法延伸到五、六年级。教育部门希望,用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记录等,替代孩子眼中“黑暗”的考试。

该区督导与教育评价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够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平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说,最近几年,很多家长明确地告诉她,不要把孩子的分数排名告诉我,我不想知道。

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女儿在最顶尖的公办小学找不到自信,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最终她把女儿转学到了普通学校,“如今她只从事一份非常普通但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她孝顺父母,性格开朗大方,让我很自豪。”

“只要承认孩子是人,那么很多教育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金英说,“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事情有多很多。比如孩子会犯错,既然是人,就会犯错,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长大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育的机会啊。”

大关小学给每个孩子的生日礼物,就是3张卡,一年允许他做错三件事,免于惩罚。“药家鑫的悲剧,我的理解,这个孩子怕犯错,做错事以后他觉得没人会包容他,最后他选择了最坏的一种方式来掩盖错误。”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家长要去发现,”金英说。她告诉记者,一个妈妈找到她,向她哭诉女儿有多不好,她说谎、偷小摊上的东西、不做作业、睡懒觉,顶嘴,离家出走,去网吧,才小学六年级啊!

金英问这个母亲,你说说她有什么特点吧。母亲说,特点,想了就生气,很爱哭。

金英说,教育专家都知道,这样的孩子有爱心啊。学校组织学生去陪空巢老人聊天,就让这个小姑娘去做队长。她做的不要太好啊!人家嫌老爷爷老奶奶太唠叨啊,她不会!

“可能有人会说,金校长,你找到她这个优点又怎么样,初中又考不过人家。可是,她一生就有一个立足的基点了啊,那在这件事上她就可以有成功,有自信,作为家长我们就要欣赏她,给她足够的肯定。”

“现在很多家长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教育被附加上了很强的功利色彩。现在需要回归,需要返璞归真。”鲁林岳说。

这位长期关注基础教育的副会长说,“起跑线的说法是对教育异化的结果,其实教育并不需要比出输赢,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这样一个本质,所以她不存在一个输赢的问题,不存在一个你好我坏的问题,如果看清了这一点,家长还去抢跑干什么呢?对孩子没有好处啊。”

“大关小学每年有50%的毕业生去了杭州最顶尖的民办初中,但是我跟家长说,那有什么了不起,这就说明你赢了吗?初中的时候暂时领先而已,有的花是高中才开的,有的大学才开啊,有一朵花六十多岁才开,那是齐白石。”金英说。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住龙应台的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

—————————————————————————————————————————————————讨论: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觉得真的很重要。学习是他们从3岁开始一直到22岁都必须进行的主要事情,如果没有兴趣,这将近20年的生活该是多么黯淡呀!

淡定家长的背后,其实是要有庞大的经济支撑着的

上周,我家娃问我,为什么会下雨?我说因为有云,然后她又问,为什么有云就会下雨,我说因为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云里的水蒸气多了,就形成雨,我一滴汗,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然后娃很正经的跟我说,妈妈,我要学科学,我说好,妈妈跟你一起学。

然后,我就去了书店,幼儿的图书那里,一排排的名牌小学辅导丛书,我随便翻了翻,什么几个图像中找不同啊,哎,我真心觉得怎么说呢,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还是大自然比较好,我后来终于找到一本英国的幼儿读物,叫可怕的科学,通过图画和文字来讲述火山是怎么形成的,鲨鱼容易攻击怎样的对象,孩子很喜欢看,每天都催我跟她一起看,讲给她听,临了都不肯睡觉,我想,散养,也并不就真是完全不管,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教她如何做人比较重要。

没错。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不太累,一定考验的是父母能不能不比。

我妈小时候帮我说:你现在不累将来累,我不以为然

现在我很以为然

人的累是一定的,什么时候累而已

表说国外,国外也差不多,非要说不累,是因为人家地多人少,投胎也是个技术活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这应该是事实。如果孩子没有耐力,抢跑到后面的优势也会消失殆尽。还不如想想怎么让他耐力长久些。

这些不觉得不应该给家长看也得给学校看 现在的教材去看看 小一的英语书 如果不从幼儿园开始接触点 怎么能跟得上去 现在的老师理所当然认为幼儿园已经学过一些了所以很多都说我们都是带过的什么  这叫家长怎么能不担心啊

不过话说如果娃没有某方面的超能力,父母再怎样也扶不起来吧,也就扶到6岁?8岁?往上没用的。

我觉得从小的苦读,成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在性格上的培养。能吃苦,能坚持,能挑战自我,能克服自己的惰性,这样从小培养10多年,长大了之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

认可这个思想,只是,父母要多强大才能不顾大环境,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啊。为父母的要努力

能吃苦,能坚持,能挑战自我克服自己的惰性的人,读书会很差伐。。。。

什么都是匹配平衡的,读书的时候连书都读不好,能有多少好品质,没错,的确会有少部分读书不好的人也成功,但是你也要看看比例的呀,以前我回另外一个帖子的时候就说过,是研究生学历住经适房的人比例高,还是三校生的住经适房的人比例高

当然,你觉得开心就是成功,那也行,问题是你自己也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吧,贫贱的不只出现在夫妻关系上

如果父母能培养出孩子能吃苦,能坚持的个性,可能比单纯上兴趣班来提高成绩更让父母放心。因为品格的形成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农村的孩子读书读的最狠,应为他们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应为他们的出头的渠道太少,他们的父母也认为去大城市是个好差事,所以一直灌输孩子从小先苦后甜,然后就开始大家攀比谁的成绩越好,就幻想着谁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我在研究所待了多年,进来的硕博连读的学生都是穷乡僻壤里面出来的,个个性格沉闷,整天待在研究室里面搞研究,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你们看看这样18岁的青春年华一直读到30,其中就被这种教育被教育的死气成成,这样学习的,这些农村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可以翻身,但是呢,他们的童年在哪里,他们还没有享受过人生就慢慢的凋谢,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出现严重的扭曲,特别是女博士,十个里面,要么九个沉闷,要么八个有心理阴影,在他们抱着光鲜亮丽岗位的时候,却知道其中的辛酸,但是他们是么有办法,你问问读博士的,他们都回回答你,是应为没有出路然后继续往下读,你去问问读硕士的,是应为竞争不过别人,然后继续往下读,他们都是在逃避,在这种逃避,怕竞争的心理笼罩下,他们能健康吗?

同样,我希望孩子读到本科就可以了,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不必很高,然后稳定,公司福利好,接触面广泛,交际圈丰富,这样才是人生

提醒你一句:你这个要求不低,就是读到本科的要求

在没有开放异地高考的情况下,上海,初中升高中淘汰50%,高中升大学(二本以上公办本科)淘汰50%

就是说,在没有开放异地高考的情况下,你的孩子要排名在25%以内,才能达到你的要求,念一个本科,就算本科出来,工作是否稳定,还是两说的事情

记得谁说过一句精简的:只有短跑, 才和起跑有关系..人生是长跑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很奇怪,这篇文章不是教家长不作为,不教啊。

难道现在的人都觉得学汉字,学英语,学画画,一定要送去教育机构培训才是教么?

难道教生活习惯,教独立能力,学会做人,学会观察这些就不是教么?

还是大家都觉得做的很好很好了,孩子出去性格能力都很强了?我指的能力不是背唐诗唱儿歌,而是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不完全依赖父母,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要窝里是条龙,出去是条虫。

我个人认为,英语要早学,其他的倒是可以缓缓,其他只是为了分数,但英文是为了实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要用到的

其他的有精力还是要学的,家长会比,孩子与孩子之间也会比;当然学也不是说一定要出去学,家长自己有能力也可以自己教,但不学是不行的

不是不学也不是散养,要引导他会学爱学,才是真的牛

我个人觉得,爱读书的人是少数,大多是人是不爱读书的,叫是没办法,所以要逼的

当然能养到牛娃最好罗,我们单位有两个,从小到大从来不要家长管学习的,只要家长管付钱就行了,连培训班都自己找的,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清华那个现在全奖剑桥

问题是,这么多小孩,这么多年利,只出了这么2个而已,比例很低的,大多数都是家长陪读读出来的

淡定地教育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理念,尽量不随波逐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生活。

家长的教,更潜移默化,更有效果,而不是一味地推给培训机构,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都是他们的广告用语,真正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都不会迷信他们的

再讲一个例子,有个同事的小孩,拉小提琴的,现在要考10级了(就这两个月吧),考10级肯定没问题,她的目标是演奏级。。。,年龄现在是小学5年级

小时候拉琴拉不到时间,她妈就直接用揍的,她不是没兴趣,有兴趣拉的,就是苦呀。。。学东西哪会都那么开心,如果光凭兴趣,她也就4,5级水平吧;当然,你要是说,学到哪算哪,那也行,我没话说。。。

我觉得只要家长掌握好尺度和方向,学习与愉快的童年并不矛盾。

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家长应当以发挥孩子的特点,维护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大自然、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为重点。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并非纯粹的散养、不管孩子。以我家米豆为例,我们每天晚上回来做几个算数题,写1、2个字,写一点拼音和英语字母。我感觉他兴趣很大,因为他眼睛不好,每书写半个钟头一定要休息一下,很多时候你让他不写他还不肯呢。因为他很喜欢画画,周末我们去上一节画画课,也是他很喜欢的。我们也是刚刚才报名参加英语课程,选的英语课是互动性强,趣味性比较浓厚的,他也蛮喜欢。这大概和我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有关,我希望他接触一些基础的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及用处,哈哈,当然也包括满足一点虚荣心和自豪感,我不强求他去考级,我觉得对知识的兴趣永远比一本证书更为重要,以扼杀孩子的兴趣为代价去获取一个本本,太不值得了。

平时我们还经常去户外活动,纯粹的锻炼身体,也可以学习小朋友们的相处,同时还能观察外界的植物、动物什么的,家里有显微镜和解剖镜,我们一起做切片观察微观世界,因为我自己是学生物类科学的,经常给他讲些生物学的知识,他都很感兴趣,听完以后还去讲解给外婆听,基本能讲到个8、9分的水平。

我知道米豆的确在英语以及识字方面比不上很多同龄的牛蛙,但是他有自己突出的优点,有自己的兴趣点,性格也很开朗大方,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他保有对学习的兴趣,这是弥足珍贵的,希望能保持下去。

说真的,带着他玩并在玩中学的过程要比上班累得多,孩子的学习绝对不仅仅是交钱去上培训班,更多的是靠家长日常中给予孩子点点滴滴的灌输和潜移默化,并且伴随他整个成长过程,要坚持做到,真的很不容易。(5岁半)

所有我认识的小朋友已经上学的妈妈都跟我说

拼音英语学前一定要学啊

要不然读书要苦死了

每天功课要做很久也做不完

因为进度太快

没学过的小朋友跟不上

跟不上有些努力一把就跟上了

有些积极性被打击就放弃了

我决定前期让她疯玩

大班稍微突击一下

周围人都跑光了就剩你小孩一个人笃悠悠滴走 你能淡定么 你能坚信不打击到小孩的自信心,那就不要提前学起来 呵呵

学前的话读一点语言吧,孩子12岁之前对另一门语言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时期,这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也觉得很有道理,至少我们家的是印证了

是啊,12岁之前学语言就是经过论证过的最能接受另一种语言的黄金时期,特别就是在说方面啊,就是培养他先会说啊,因为语言本来就是先会说,然后再读啊,写啊

你这种感觉抓住了,对你以后学语言是相当受用,比以后死记硬背苦苦用功的要轻松多了

这篇文章其实根本不是叫父母散养,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厚积薄发。在合适的阶段给予合适的教育。

无需及着用固化的思维和教育方式把她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早早的抹杀掉。

我觉得人的天性,就是喜欢轻松,不喜欢辛苦,也即使好逸恶劳。大人、孩子读一样。谁不喜欢享乐和安逸,谁不是遇到困难就有畏难情绪。大人的教育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克服天性中弱点,为了孩子将来能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奠定基础。

大多数孩子的兴趣是:玩,不用负责任的玩

。。。就像你小时候,我小时候。。。

当然牛娃除外,这个跟运气有关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知识,满足求知欲,所以学习的欲望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

但为什么最后的结论变成了"爱读书的人是少数"?

中国的"读书"是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导致孩子讨厌学习?不喜欢学习了?

而不是一上来就对孩子下定论:你是不爱学习的,所以我有责任逼你学习!

功利的价值导向影响了家长自己的学习观,以至于我们传达给孩子的也全部是"不好好学习你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你就只能做穷人、下等人"的观念. 我们的父母以至于我们这一代已经做父母的,大多一直在用这样的思维在逼孩子读书,最终的结果是勒杀了大多数孩子学习的兴趣,因为人类爱学习的真正意义早已被扭曲。

另外,关于陪读。我好说是中国特色阀?“这么多小孩,这么多年里,只出了这2个而已,大多数是家长陪读读出来的”

窍以为,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在中国, 这么多小孩,这么多年里,只出了这2个而已,大多数是家长陪读读出来的”

我真不明白,让父母放下焦虑,理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合适的阶段接受合适的教育,有这么难吗?

我支持孩子的教育应该慢慢来,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有点道理。

是长跑,不是短跑。

不是不跑,是不抢跑。

不是乱跑,是教孩子如何跑。

教导孩子就像骑马,一味抽鞭子,不一定跑得快,

家长就像骑师,关键要掌握节奏,有张有弛。

孩子没有我们想的承受能力这么差的,其实关键作用还是心态。父母心态好的,淡定的,孩子也一样,父母焦虑,太过注重成功的,孩子的承受能力基本都差。

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承受能力差?就是被家长捧惯了,她们听到了太多的赞美,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习惯了自我为中心,所以影响到她们的不是成绩好坏,而是在学校的存在感和家里存在感的偏差。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了呀。如果家长也垂头丧气,焦虑纠结,甚至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那事情就坏了;如果家长能耐心开解正确引导,重新帮孩子树立起信心,那孩子可能就知耻而后勇了。

我觉得有时候不是社会怎样,老师怎样,而是家长自己,为了不负责任或者减轻自己的教育压力,主动选择一条对自己而言压力和责任最轻,对孩子和老师而言压力最大的路而已。

智商是遗传的,先天的因素占了90%,后天弥补10%而已。

我外婆家下面的第三代的孩子,5个孩子,无一例外全部是重点本科以上,不乏清华大学,全部是散养。

所以,我觉得,我外婆的智商高的,舅妈的智商也还ok。

所以,我对我女儿的学习不担心的,倒是情商要多跟她爸爸学习

当然,好大学不代表好工作,我是认可的。当初我的大学甩老公几条马路,现在老公的工资甩我几条马路~~~~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c44c00101cw7n.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4-28 23:04 , Processed in 0.0601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