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1|回复: 0

[新闻] 保障未增保费连涨 警惕投连透支未来保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9 07: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上海保监局通过保险公司、银行网点向广大市民免费发放《新型寿险产品投保手册》,引导市民形成正确的保险意识,规范地投保。据上海保险市保险同业公会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上海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三类新型保险保费收入197.86亿元,同比增长20%,约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72%。其中,投连险得益于股市的良好收益,保费增幅最大,达到338%。然而,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保费的快速增长并未带动保障水平的提高。

  保障难随保费上涨

  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上海保险密度(人均保险额)为2159元,保险深度(占GDP比例)为4.65%,尽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量化目标,到2010年,上海保险密度和深度分别达到4000元和5%。

  据悉,目前大多数新型寿险产品的保障程度非常低,保险责任多为疾病或意外死亡,并没有覆盖市民多元化的保障需求。按照国际保险业通常的统计惯例,新型寿险产品的业务收入并不能全部按照保费记帐,而是作为托管资金进行统计,由于我国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区分,故而眼下仍将二者混和在一起。

  中央财大郝演苏教授指出,无论是2003年的重庆井喷事件,还是2004年初的北京密云元宵节灯展踩踏事件,我们都可从中发现,遇难者中拥有人身保险保障的比重和赔偿金额,与前些年的类似事件相比较,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若按照一定标准,对包括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在内的新型保险产品提取实际的风险型保费收入,那么可以发现,在所谓的保险费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市民的保障程度和质量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

  来自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637.62亿元。人身保险产品具有较强的储蓄替代功能,倘若市民拿出银行储蓄的20%来购买保险,那么寿险保费增长的空间就非常广阔。

  新型寿险透支保费

  经过连续十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上海寿险业在2004年进入了发展低迷时期。当传统寿险遇到增长瓶颈时,新型寿险产品挑起了寿险业发展的大梁。

  2005年,万能险“井喷”。前三季度,上海16家寿险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合计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580%。万能险作为一种集风险保障与收益保底于一体的保险产品,成为低利率和低收益时代保险市场的宠儿。

  2006年开始,借助投资市场的东风,投连险时隔几年后再度异军突起。目前,全市已有16家寿险研发了二十多款投连险产品。据了解,保险公司把投连险称为“基金中的基金”,市民获得投资收益及保障的同时,要承担可能发生的全部投资风险。

  与传统寿险产品费率制定不同,万能险和投连险产品都是按份购买,每份保费从3000元到20000元不等。得益于新型寿险产品高保费的特点,年缴保费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以上的保单频频出现。某公司一位营销员透露,原来一张万元保费的保单就可以认作大单,现在每个月都有营销员报出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保单。

  据介绍,新型寿险产品的客户群体并没有发生变化,普通市民依旧成为购买主力。不同的是,原先购买传统寿险产品的可能是部分闲钱,新型寿险产品尤其是投连险产品复出后,不少市民都倾囊而出,以博取高收益。

  专家表示,保险产品投资回报期限较长,特别是对于长期缴费产品,需要投保人具备充足和稳定的财务能力。新型寿险产品短期内的保费集中支出,很有可能透支了投保人未来5年甚至10年的保费支付能力,挤掉对其他保险的需求。实际上,市民的收入并不能支撑目前保费的持续增长。在投保后,因种种原因无法继续支付续期保费,最终不得不中途退保。这样,不但获得当初营销员承诺的收益无法得到,而且还要承担全部的退保损失。

  培养市场可持续发展

  上海保监局在万能险和投连险的热卖期内,及时编写、发布了相关投保提示,侧面证实了保险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和不冷静。在新型寿险的销售过程中,其实暗藏了很大的隐患:一方面,市场上万能险和投连险误导情况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联的新型寿险产品,其收益很容易随之产生较大幅度波动。

  郝演苏指出,西方国家是在保障型保险产品基本饱和的市场环境下,才开始转向理财型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对国内保险市场而言,收入差距以及对应保障程度和质量的差距,决定了理财型保险产品只能为少数高端客户设计。即使不考虑保险资金运用等限制性因素,国内也不具备大面积开展理财型保险产品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对此,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和销售中要更加注意风险控制,包括销售误导风险、投资市场风险,并防范投连险销售跟随证券投资市场大起大落,避免在未来一旦出现“由牛转熊”后重蹈2001年大规模的投连退保风险,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利益保护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保险监管要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转变,迫使保险公司不得不关注效益。而发生投连险退保风波、车险全线亏损等事件后,保险业也应该认识到粗放经营的风险,以及培养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16 00:38 , Processed in 0.09507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