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0|回复: 0

你的居住成本是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1 0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下没有白住的房子,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支付着居住成本。居住成本占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这是发达国家核算出来的标准。而对刚刚达到“小康”却希望一步到位的许多借贷买房者来说,较之国际标准已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有一次朋友小聚,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你的居住成本吗?从大学退休的老金回答:“我家的2套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的,自己只花2万多元买了售后产权,现在每年交360元物业管理费,每天的居住成本应该是5角钱吧”。隔壁开出租车的小王回答:“我家的房子是自己买来的,自己住自己买的房子,哪来的居住成本呀”。在楼上做钟点工的小保姆回答:“我和我老公从安徽来上海打工,我们在宝山租的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是600元,这就是我家的居住成本吧”?如此看来,上海人知道自己居住成本的人真不多,而外地来上海打工的人,因为大都是租房子住,人人都知道自家的居住成本是多少。

  其实,天下没有白住的房子。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支付着居住成本,只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安家必置业”观念,把“家”当成了人生的必备品,而居住成本这个概念,早已经被一个“家”字替换了。按说,生活在我们上海的每一个人不仅有居住成本,而且比全国其他大城市要高得多。特别是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和市民的居住需求,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房产价格不断上涨,房子越买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为了拥有一个宽敞舒适的安乐窝,大多数人都背上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的房贷。这对居住者来说,自住房的投入虽然计入了你的家庭资产,可你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你“看不见”的居住成本啊。不可否认,前几年买自住房的人,从理论上来说是赚钱了,但是你在银行的房贷利息也涨了,为了还贷付息,你总不能卖了房子去睡马路吧。

  人生在世谁能无“居”?我们这个国家从古至今都在强调“居者有其屋”,这个“屋”就是每一个人的生之所在、“财”之所有,“屋”是人的归宿,更是“财”的载体。许多人为了这个“屋”倾其所有,有人甚至为此背上后半生的债务,又怎么能说住在自己买来的房子里就没有居住成本呢?那么,每个家庭的居住成本应该是多少呢?按照国际惯例,家庭的居住支出不能超出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比如说,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是10万元,居住支出应该控制在2万元到2.5万元之间。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每年的家庭收入是“秃头的虱子明摆着”的,但如何换算出家庭的居住成本,还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核算居住成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看与自己家一模一样的自住房的出租收益是多少,再与家庭收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自家的居住成本。

  核算居住成本,应该从买房开始。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普通居民住房要比我们的住房面积小得多。在新加坡,有70%的人住的是国家提供的60平方米左右的“组屋”,另外有15%的单亲家庭或未婚者住的是50平方米以下的“组屋”,还有15%的有钱人住7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当然买房钱是自掏腰包,且买的房子都是市场价,不是“组屋”这种限价房。中国香港也是如此,普通公民的住宅大多是特区政府提供的公房,面积大都在50平方米以下。

  上海人到底应该住多么大的房子?笔者提供两个数字,大家可以自己算: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一个数字,说上海人均住宅面积已经达到16.5平方米,上海民政部门还公布过一个数字,说上海户均不到2.9口人。看来,国家出台90/70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并不是仅仅针对房价的,寻常百姓家能住上90平方米的房子,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已经算豪宅了。

  再从家庭收入和居住支出的角度来说,我们中国人还没有达到家家户户住大房的程度。居住成本占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这是发达国家核算出来的标准。我国国民的人均收入刚刚达到“小康”,套用这个标准来比较有那么一点超前,况且,对许多借贷买房希望一步到位的人来说,较之国际标准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16 13:02 , Processed in 0.0612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