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3|回复: 2

我们养房,谁养父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9 09: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房价的疯狂表现已经一次次考验了老百姓的智商.以及忍受生活的底线。当我们对政府宏观调控打压房价的舆论抱有幻想之后,才发现人们还是买不起房。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相对过低的产业收入,很多工薪劳动者成为给银行、开发商打工的“房奴”——而我们经年累月“养房”的实质就是:透支了我们赡养父母的费用、透支了我们抚育子女的费用、透支了我们改善生活品质的费用,来为房价背后的暴利生态链一生买单。

  在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吐血”买房背后,谁来负责给我们一个答案:我们除了养房。还能养什么?

  而在此时,那位著名的“美国老太太”显然再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

  但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养房,谁养父母?

  谁逼疯了中国房奴

  “哪儿有不太贵交通又方便的房子可以买?”

  “别想了,不可能。”

  “那我怎么找女朋友呀!”

  “我还不知道问谁呢!”

  两个昔日的大学同窗在工作三四年之后,在MSN上发出这样的哀叹。房子、房子,还是房子。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多少都市人为了一圆安居梦而背上沉重的负担。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只剩下“提前消费”这一条路。于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新人群出现了——房奴。

  所谓“房奴”,就是月供占家庭收入50%以上的房贷族。身为房奴,在满足了“当业主”的愿望之后,便是漫无边际的心理负担与煎熬——不敢请假,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参加聚会,不敢出门旅游,害怕银行涨息,甚至不敢生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一切都缘于收入的近一半支付房贷的压力。20年甚至更长,每月银行账单无异于一个无形的鞭子,“就这样被房子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

  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有9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其收入的50%以上,而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警戒线,越“雷池”就要遭雷击。

  有边缘经济学定律提出,一个贫困线以下的人会影响到身边6个人的生活,而一个房奴究竟会影响身边多少人仍不得而知,不过有一项调查显示,有三成购房者买房靠“啃老”。一个普遍的都市现象是,6个人买一套房:新婚夫妇的双方父母共同出资付首期,小两口还月供。无“老”可“啃”的,只好把借条打给亲戚朋友。一个人买房,无形中影响了一群人的生活。他们都是因为背负了房子从而使生活由富裕转向相对贫困的人。

  因此,城市白领阶层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供房。用句老百姓的话说,生活质量的降低,“熬一熬”就过去了;可在长达数十年的漫长还贷过程中,这些为还贷所累所苦的年轻人,房子是养起来了,但我们还有多少经济能力去赡养自己的父母呢?我们拿什么挑起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重任?

  作为房地产食物链的末端,房奴们究竟遭到了哪些“非人类的折磨”?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

  电影《甲方乙方》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则更不幸福。然而,有了房子就幸福了吗?绝大多数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在还没有弄清楚围城之困的时候,忽然间发现,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房子竟顿似“囚笼”。

  和陈百军相熟的朋友最近都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曾经是“饭局“的积极组织者兼中流砥柱的他,开始以各种冠冕堂皇或者匪夷所思的借口拒绝参加“腐败”活动;不论什么时候打他的手机,无一例外都会听到一个甜美的女声说:“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过不多久,一个短信息蹒跚而至,“有什么事吗”;以前每周必去的泡吧和健身被取消,转而每月去银行一次——当然,是去还房贷按揭。

  “我现在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自己像杨白劳似的,欠了人家一屁股债。时刻感觉我们的头上悬着条催债的鞭子!”陈百军是北京某家公司的职员,30岁的他去年买了一套总价67万元的住房,自己的父母给了15万,女方父母出了5万,加上自己的10万积蓄,总共凑成了30万首付。此后的几年,他还要每月给银行供2500元。而他们小俩口加起来的工资是5000元左右。

  买房前,已经工作6年的他“居无定所”,搬家都搬过好几回了,但是考虑到要和女友结婚必须有房子,所以去年“全家举债”淘到一套尾房,就此也把陈百军一家套在了房子中。

  陈百军的新家位于北京市北五环之外,一进门以为走进了刚搬空的房间,虽然经过简单装修,但是“家”的感觉却不旺,20多平方米的客厅什么都没有,房间也只是摆了张床。

  陈百军说,因为供房的压力,他们目前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家具和电器,搬进新家后惟一添的两大件是一个54厘米的电视和一个冰箱。

  其实陈百军家的条件还不太差,在北京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父母早先是国营单位的员工,如今已双双退休在家。当时他的考虑是,目前房价是高了点,可是以后房价会更高,等他们收入增加了,房价同样也在涨。不管怎么说,买房总比租房强。

  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和双方父母商量后,一咬牙,共同出资买下了这套房子。然而好景不长。为了还房贷,陈百军自己的生活变得节衣缩食,不敢有烟酒等不良嗜好,更不敢接额外应酬,免得回请。

  俩人都工作忙,原先的时候,单位离家远,俩人一下班往往累得不想做饭,就在外面解决晚饭。但现在为了节约开支,回家再晚,也得摸黑买菜做饭。母亲知道这个情况后,有空还经常主动到他家来,说是串门其实是来给他们做“免费保姆”,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年近花甲满头白发的母亲不但没有“享清福”,还很是辛苦。

  陈百军忍不住抱怨道:“本来生活这样将就下去,过个十几、二十年的,我们的生活总会喘上一口气。但2006年7月,父亲又病了,在医院里住了两三个月,花去了人民币几万元;加上后来母亲又查出糖尿病和其他的慢性病,以后需要长期吃药维持。更实际的是,在漫长的还贷期中,现在撑得住,将来却未必。利率是浮动的,现在享受的是相对的低利率,可是能享受多久?如果把家庭收入的一半拿来还贷,利率一涨,以后的日子我更是不敢去想……”

  他们每月的收入只能负担自己的房贷和生活开支,已经多余的没有能力再为父母负担一部分的医药费,加上前期父母为小两口购房投入了他们养老的钱,一下子上下两代人的生活顿时窘迫起来,一家人只好四处去借钱。短时间内,父母还没有什么大问题需要子女承担,但一旦父母真的老到需要儿女付出了,那时还背着房贷的他们,还有能力去赡养父母吗?

  这件事顿时让他强烈地意识到,因为房子他们两代人已经被“套”牢了,全家的抗风险能力几乎已等于零。“如果我和爱人其中一个失业了,或者再生点什么病,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都不敢再去想。”陈百军忧虑道,“爱人说了一句话,让我真是汗颜之极。她说,‘如果真的不行,只能卖掉房子,继续回到租房过日子的生活’”

  “向银行一贷就是几十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来几十年内,除了保证你基本的生存外,就要把自己卖给银行,为银行打工,即使是用来赡养父母和抚育孩子的钱。”陈百军今年已经30岁了,爱人与他同岁,她那远在南方的母亲已经开始念叨抱外孙了。但是,他说:“不敢生。房子还压在身上呢,再生个孩子,我们就别过日子了,哪里还有能力去抚育孩子。”

  他不由感慨,30、40岁正是一个人人生和事业的稳定期,并且通过多年工作应该有个稳定的3口之家的生活。但事实的结果是,买房后,他们却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房贷、医疗、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父母的养老费用几乎压得他们难以喘息。因此,买房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现。

  就这样“卖给银行”

  一个广为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在中国,像王俊这样,生活被房贷按揭所改变的青年,有2600万。买了房子是房奴,不买房子是流浪一族,房奴也在进行围城之战。

  江西师大政法系学院林金芳老师感言:房奴正在和台湾的“卡奴”一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房奴的产生,其实是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的合谋。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营造“土地慌”以及房产稀缺的虚假信息,让消费者觉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另一方面,银行在极力压低房贷门槛,鼓励消费者到银行贷款买房。在这种合谋下,“画地为牢”几成定局。

  在房产商与购房者的博弈中,购房者明显处于劣势的状态。地产商除了会抛售高价房,还会炮制时髦理念,譬如他们劝慰大批贷款买房而惴惴不安的——要树立“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的“以房养老”观念。这话“听起来很美”,似乎和风行全球的“信用消费”是孪生兄弟,但他们却规避了一个重要前提:

  就是在我们60岁之前,我们的父母早过了弱冠或者而立的壮年,我们的子女还正从一个昂贵的幼稚园走向又一个昂贵的象牙塔呢,他们的赡养和抚育费用谁来埋单?就算是丁克家庭没有子女,但没有人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在国家社会保障机制蹒跚而行、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昭然若揭的时候,我们就该安心做“房奴”吗?

  有“房奴”这样说:“我们一工作就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停地还钱。老了,油榨干了,钱也还完了,拿什么生活?银行替你想出了办法,就是反按揭——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每月领取生活费。钱领完了,房子也归银行了,你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你的子孙也别想得到什么。”

  难怪坊间戏谑道:“要是毒贩们知道这个消息,肯定要后悔得以头撞墙。他们可是拿命来做生意,组织还那么严密,结果还搞不过这些拿砖头搭积木的。”

  贷款买房改变了我们什么呢?一是改变了我们社会价值的分配和取向,使得这个社会金字塔底层的数字开始忽然庞大起来,财富开始单维转移,财富的品质和正义遭遇嗳昧的拷问:二是改变了我们的心情和梦想,那些“诗意地栖居”和“甜美地奋斗”的安然被害怕破产、害怕生病、害怕下岗等不安所取代,他们最大最迫切的理想就是:赶快还完银行的钱。面对现实,人们必须为高昂的生活成本买单。

  房奴身后存在的社会赡养问题

  所谓信贷消费观,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是贷款买房,月供占我们月收入的多少——如果做个调查,眼下这个比值怕还是相当惊人的,而信贷消费的前提“寅吃卯粮”应是有良好的收入预期打底的。

  美国的银行就明确规定,每月偿还的按揭贷款以及与住房相关的税费,不得超过贷款人税前收入的28%。而中国银监会在2004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中国银监会更为宽泛的标准,也有31.8%的人,其房贷月供超过了50%这一警戒线。

  在影响生活质量之外,月供占收入比例过高的另一个隐忧是,这必然导致储蓄的下降。

  一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北京两地家庭负债比例分别达到155%和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又必须留出部分积蓄以备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不管开发商如何成本诡辩或者政策转嫁,房价的“虚火”那是写在脸上的事情。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相对过低的产业收入,很多工薪劳动者成为给银行、开发商打工的“房奴”——而我们经年累月“养房”的实质:就是透支了我们赡养父母的费用、透支了我们抚育子女的费用、透支了我们改善生活品质的费用来为房价背后的暴利生态链一生埋单,从而使房奴产生较大的被“剥夺感”。

  资料显示,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60岁以上老人数平均每年将增长4%以上,65岁以上老人数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5%,。被称为老年老人或老老人的80岁以上人口数增长速度更快。老龄化社会必将带来沉重的社会扶养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而要缓解这种“压力”,一则需要国家进一步健全老年人保障体系,在保险、医疗、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支撑:另一方面,也要求子女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那么,如果按照“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这一调查结果来衡量,未来将会出现大量没有赡养能力的人群。目前这些疲倦不堪的“房奴一族”,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老龄化社会的“第一杀手”——因为赡养能力低微,而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扶养压力。这个问题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

  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让一味上涨的房产价格降下来,避免更多的人“沦为”还贷“房奴”;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建设,逐步消弭过大的贫富差距,缓解公众的购房还贷压力。这是令人期待的,也是时不我待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9: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70后的人还记得当年城市福利分房的情景吧!

  那时候还是处于计划经济年代,或者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吧,我家的企业分新房,我爸爸很早就到厂行政处排号选房,那个年代,职工的职称,工龄,厂龄分房的标准是分房的标准,为了分新房,提前结婚,把年龄改大,甚至为了分一套房子与企业领导大打出手。那个年代,人们的话题是:是否双职工,是否结婚等分新房!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开始瓦解!

  记得很模糊印象中,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房改的记录片,里面有一段解说词:“。。。破旧不堪的民房里面传出是的日本健伍音响的声音。。。。”由于那时候年龄小,也不懂得其含义,现在回忆才知,那是在为房改造舆论了!

  直到“房改”开始到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人们的话题会是:“现在的房子好贵啊,都六百多快一平米了!”

  不知道那时候的人们是否会想到十八年后的今天,房子会涨到十几倍以上吗?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城市的市中心地带,房价已经超过了美国房价!而我们的收入。。。。。。,以北京望京地区为例,05年开盘为7000元/平米以上,而如今,以飚升至22000元/平米以上,有的楼盘直冲30000元,40000元/平米!三环以内基本都是20000元/平米以上,四环至五环为15000元/平米以上,而五环外的通州区(原通县),开盘就直冲15000元/平米!

  而上海市浦东区,房价直升40000—50000元/平米以上!

  美丽的西子湖畔,爆出天价楼盘,每套两千三百万!

  真是“超英赶美,形势大好”啊!

  前几天,突然收到一条广告信息:“XX花园,惊爆价,开盘每平米4100元起!”立马驱车前去考察,谁知还未到目的地,手机又收到一条短信:“河北移动欢迎您!”晕菜。。。。。。

  社会主义的福利大厦就这样倒塌了吗?

  如此高昂的房价,谁之过?而京城却有大量的房屋被购买后并不居住,业主门等待着升值,于是,给了这些业主一个雅号,名曰“炒房团”。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还在为一套本身应该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在默默的做着奴隶。于是,又给这些老百姓一个雅号,名曰“房奴”!

  究竟是谁在为这可怕的房价推波助澜呢?首先我们看看地价,以后北京市海淀区以例,海淀区温泉镇D1地块拍出11.5亿元天价,比起始价高出近4.7亿元,算下来光地面价就已高达5000元/平方米!地价就奠定了高昂的房价的基础,而加上众多的富人抢买,这房能不贵吗?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有些个别的政府操控房价,视出让土地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最近江苏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向笔者爆出“猛料”: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使然,而是政府“操盘”的结果!更让人震惊的是,某地方政府为了炒作地价,公然还请来“托儿”!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而不应以盈利为目的。而实际上,中国的房价已经面临崩盘的危险!

  疯狂的房价啊,你何时回归民众啊?

  看看京城的白龄们的叹息身吧!

  “一夜间,北京满城黄土,一月间,我就得多付10万。” ——刘波,北京某媒体编辑。

  “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先不买房子拖垮他们。” ——刘涛,白领。

  “我现在已经彻底打消了买房的念头。”——程书华,30岁的出版社编辑。

  “我们养房,谁养父母?”——中国青年报《逾三成房贷族成“房奴”》

  “自从贷款买房以后,我们每天都吃方便面…” ——“房奴”戏语。

  这些都还算是在中国收入不菲的精英阶层,而更多普通的老百姓呢?

  在美国,美国纽约居民年薪平均8万美元以上(合人民币60多万),其他西部中小城镇人均年薪平均为5万美元(合人民币40万元左右),而去年年底美国去年年底房价均价是人民币140余万元。而中国,以北京例,截止去年底,2007年,北京人均收入为20000多元,美国纽约居民是北京居民的30倍,其他西部中小城镇居民是北京居民的20倍。而北京的三环内的房价却超过美国房屋均价!

  京城的白领,月收入按5000元来算,不吃不喝,一年50000,你需要多少年的奋斗才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下榻之地啊?是啊!我们养房,谁养父母啊?

  中国的房价已经丧失了理性!

  有人说,奥运以后,中国房价会下降,但笔者个人认为,奥运只是促成北京房价上涨的一个小小的因素而已,而中国其他广大城市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口结构因素,中国目前已经处于一个结婚高峰的时代,他们正是最急需购买房的一族!中国社科院委员汪同三则认为:“奥运后北京房价并不会明显下降。”

  个人认为,要遏止房价飞涨的唯一办法就是,呼吁民众不要购房了!我在北京生活一年多,房价的飞涨惨不忍睹!更加确定了我不买房的决心了,因为我不想做房奴!

  我们再谈谈买房与租房的比较。在北京,假如我购买一套20000元/平米的房子,假如建筑面积为100平米,那么,就是2’000’000元,还不算装修,而在中国,房屋的产权只有70年,也就是说,我要花2’000’000元钱,拥有70年的所有权,而租房,以每月2000元来计算,如果我租70年,则需要花去1’680’000,比买少花3200元!而且不要你首付,你还可以随意搬房,想换就换。你说是租房好还是买房好呢?

  因此,遏止房价的唯一办法,就是呼吁大家都不要买房了,房价自然就会下落了!

  十七大期间,官方媒体已经公开承认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既住房,医疗,教育),并声称将带领人民推翻“新三座大山”,两会期间,住房又成了代表们的重要议题!这的确是一个好兆头。

  中国的住房将何处去?我们将翘首期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16 18:33 , Processed in 0.0642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