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5|回复: 0

[亲子] 崔华芳:刻板效应 别拿老眼光看待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2 16: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教育》载文说了这样一件令人三思的事件。

  早自习铃响过后,班长反映:“湘湘和桂桂迟到几分钟”。 谭老师赶忙在班记录簿上记了湘湘一笔。晚自习后值日老师又跑来说:“湘湘和桂桂没有按时就寝。”顿时,谭老师火冒三丈:这个“飞毛腿”,不仅自己“满天飞”,还带着别人“飞”,非扎扎实实整他一顿不可!

  第二天早自习铃响后,谭老师快步轻脚来到寝室的窗下,踮起脚尖,透过玻璃往里一看,只见湘湘和桂桂正在床上玩——湘湘跪在桂桂的身上,手不停地搔着桂桂的背。好家伙,这回算是瓮中之鳖了!谭老师转头向寝室里冲去。

  见谭老师突然出现,桂桂吓得慌忙扯起裤头。湘湘结结巴巴地说道:“桂桂身上烂了,不好………不好意思当着同学们的面搽药,只好等大家上自习课去了来搽。”谭老师近前一看,啊!桂桂的屁股上生了一个疖子,脓腥味扑鼻而来。见到这情景,谭老师还说什么呢?连忙接过湘湘手中的药棉签,轻轻地为桂桂清除疖子周围的污血。桂桂腼腆地说:“老师,本来我们要请假的,但由于我害羞,湘湘又不肯说自己做事,所以没有请假。这三次迟到,都记在我身上吧,以后我们不再……”

  谭老师为什么会错怪湘湘呢?为什么会把他看死了呢?很明显,这主要是谭老师用老眼光看人造成,他总认为湘湘是差生,做任何事都不安好心。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谭老师对湘湘的看法就属于种印象。他认为湘湘迟到,总是调皮捣蛋去了,压根儿没想到他也会做关心同学的好事。因为湘湘在谭老师的印象中就是一个调皮的后进生。这种事情在学校里经常会发现,许多时候,受冤枉的孩子会觉得特别伤心,因为老师的这种做法其实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不妨再来做一个测试: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请快速回答!

  这一问题,在调查中答对的人10%不到,而答对的人群中,以孩子居多!这就是成人有很多的思维定势——刻板效应,常依照自己固有的看法,公安局长应该是个男的,自然难以找到答案。而小孩子恰恰没这方面的经验,不存在刻板心理定势的限制,很快便找到答案。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都会犯刻板看待孩子的错误。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似乎永远是问题多于成绩,其实,父母就是因为刻板效应而看不到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这种刻板心理往往造成父母评价孩子时过于消极,从而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刻板效应呢?

  建议一:要发展地看孩子

  姗姗与艾艾是表姊妹,两人经常在一起玩,快放假了,姗姗就到大姨家来玩。

  这天,姗姗和大姨一起聊起了考试成绩,姗姗高兴地对大姨说:“这学期我的成绩都是优。”

  “真是好孩子,成绩总是那么好。哎,我还没有看到艾艾的成绩单呢?艾艾,过来一下。”

  其实,艾艾早在楼梯口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听到妈妈在喊她,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

  看着艾艾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开始有些生气,“是不是又考砸了?把成绩单拿来,我要看一看。”

  成绩单拿来了,没有一个优,大部分是及格。

  “你真是让我感到羞愧,”妈妈忍不住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总是那么糟?上次月考竟然有一门不及格,去年还是倒数第十名,像你这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又不求上进的人,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回房间去好好想想去,我不想看到你这个样子。”

  虽然不是第一次遭妈妈训斥,可艾艾还是下不了台,只好含着眼泪回到了房间。

  艾艾就像一个丑小鸭,总是情绪不高,她多么希望得到妈妈的鼓励,但妈妈的训斥、数落,让她陷入更加泄气的境地。

  案例中的妈妈还没有看到成绩单,就非常肯定地说艾艾一定得了坏成绩,这是典型的刻板心理在作怪。妈妈总是挖孩子的旧伤,对待孩子的态度完全停留在过去,妈妈的这种态度让艾艾完全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其实,许多父母都有这个倾向:孩子一旦有些小错误,父母就把孩子以前犯过的错误统统拿出来批评一番。父母们自以为不断的批评可以使孩子加强记忆,促进孩子改正错误,效果却并不是如此。

  同时,有些父母喜欢在他人面前揭发孩子的错误,希望别人也能批评孩子,证明自己的正确,孩子的错误,促进孩子改正错误,实际上,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伤害,对父母的仇恨增加,进而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明智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在孩子进步时及时夸奖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她的成绩如何,只要她努力了,就是好孩子。

  事实上,孩子对于自己的进步是非常敏感的,但孩子最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认同,如果父母总是拿老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渐渐会封闭心灵,不愿意再与父母有心灵上的沟通。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进行表扬,孩子的心灵就会得到阳光的沐浴,进而敞开心灵,把父母当成最好的朋友。而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最基础的保证。

  建议二:要客观地看孩子

  我们总习惯于这样对孩子说话:

  “你怎么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哪天你能够让房间整洁一点呀?”(其实,孩子并不是每天都把房间弄得这么乱的,也会有几天房间是很整洁的,只是相对来说,房间乱的时间比较多。)

  “你怎么这么喜欢动呀,你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地呆一会儿呀?”(其实,孩子不可能无时无刻都不闲着,他也总会有老实呆着的时候,只是相对来说,动的时候多一点。)

  父母说这些话的时候,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意识到,父母这么说是全盘否定了自己,父母这么说并不是客观地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说,而是带着对自己不友好的主观色彩。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父母的这些话会使孩子慢慢失去信心,失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其实孩子像大人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这就更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并给予正确的示范。因此,家长应注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孩子有“前科”而对孩子存有偏见。

  建议三:要全面的看孩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材,但实际上,现在社会的成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考上大学确实是成才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何况,成才与一个人兴趣与志向有极大的关系。

  许多事例证明,高分的孩子尽管考上了大学,但是由于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差等,无法走向社会。

  葛海雷,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第的同届90多名学生中,成绩名列第三,后来,他被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班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优异成绩的高材生,却缺少社会适应能力,后来在哈佛校内图书馆四楼跳楼自杀身亡。

  ……

  教育领域也流传着“第十名现象”,意思就是,日后获得最大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在考试中遥遥领先的人,而是十名左右的学生最有获得成功的机率。为什么?因为努力争第一第二的那些孩子,往往为了追求每次考试得高分而放弃了许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放弃了许多与人交往、培养各种能力的机会。反而是那些在十名左右的孩子,不为分数和名次所累,在学习的同时做得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可见,父母应该全面地看待孩子,也许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如果父母能够找到孩子的其他特长,激发和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孩子同样会成功的。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0b4d20102drn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6 16:39 , Processed in 0.0832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