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5|回复: 0

个人金融领域:蕴涵商机无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 1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2003年6月20日- 中国个人金融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答案:市场潜力无穷、增长空间无限!根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的最新报告,对于几乎所有主要的个人金融服务领域,中国的个人金融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市场空间。

  AC尼尔森今天公布了最新的金融市场综合报告。该报告是基于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共7,500名年龄在18-54岁的消费者当中所做的电话采访。报告比较了三地不同消费群体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花费习惯和态度,进而展示了主要的金融服务领域的市场趋势。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个人银行、信用卡、人寿保险、个人投资和个人贷款。

  AC尼尔森中国区董事长艾励达先生说:“众所周知:中国的个人金融行业正处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市场潜力是惊人的。然而在目前阶段个人金融行业还缺乏长期发展所必需的公信力。”

  研究发现目前受访者当中仅有29%的人买了人寿保险,而有过个人投资的受访者的比例仅占不到四分之一。使用个人贷款的消费者的比例则要更低。过去一年来申请过个人贷款的受访者不到10%。80%的受访者在银行有存款,然而在某些年龄段这一比例则比较低。三个城市受访者当中正在使用真正信用卡的人大约是20%,其中男性,年龄在25-34岁的年轻人以及高收入人群使用的比例较高。

  虽然当前使用的比例相当有限,但三地消费者对个人金融服务所表现出的热情却非常之高。AC尼尔森的报告显示信用卡的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对于年龄在18-34岁的年轻一族和高收入群体。近40%的受访者表示在将来愿意或非常愿意使用信用卡。在上海,家庭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消费者当中有60%的受访者做此表示。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循环透支的接受程度相当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循环透支。受访者对个人贷款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尤其对于高收入的人群。他们个人贷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房产的按揭贷款。

  艾励达先生就此评论说:“我们发现这些主要的个人金融服务目前使用的消费者的比例还相当低,但表示愿意尝试的人却不在少数。这对于那些着眼于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但同时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于现在的金融服务行业以及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足够的信任。”

  调查发现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消费者使用最多的银行。参加AC尼尔森调查的受访者有将近半数称他们最常使用该银行。同时工商银行发行的牡丹卡也是三个城市消费者当中使用最多的银行卡。

  在品牌认知度方面外资银行明显低于国内银行。能够记得任何外资银行的受访者不到30%。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是三地消费者当中认知度最高的外资银行。

  “很多人会认为外资银行是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未来,但以当前的认知度水平,外资银行在赢得中国消费者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艾励达先生说。

  AC尼尔森还发现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在理财的方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上海人的投资意图最为突出;受访者当中进行个人投资的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和广州。在过去一年当中申请过个人贷款的上海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很多上海人申请按揭贷款用来买房。

  信用卡的使用以广州人为最。无论在使用的频率、消费金额,还是在透支额度上面广州人都要高于北京和上海。广州人拥有外汇帐户的比例也最高。由于临近香港,广州人的外汇存款以港币居多。 但是与上海和北京的消费者相比,广州人对循环透支等新的理财概念的接受程度低于上海和北京。广州人在个人投资方面的热情也相对较低。

  在三个调查的城市当中,北京的个人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最低。北京消费者当中银行卡的普及率不及其他两个城市,他们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金额也低于沪穗两地。北京人在个人投资方面也不太积极。但是北京人在信用卡和循环信用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意味着开发各地市场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艾励达先生称:“金融机构的市场开发需要了解怎样的服务才能激起某一地区某个消费群体的最大热情,进而强调相应的产品特性、吸引这些消费者。”

  他说:“总体而言,中国的个人金融服务领域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于开发。在拥有足够的增长空间的前提下,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是开拓各自的市场空间,有针对性地发展当地市场的开发战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心灵创富|上海现金流游戏    

GMT+8, 2024-5-4 14:22 , Processed in 0.0908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